東北網12月30日訊 (李笑冰 記者 朱丹鈺) 改革開放30年來,黑龍江省高等教育辦學規模逐步擴大,辦學結構日趨完善,辦學效益日益提昇,辦學質量穩步提高,服務社會能力不斷增強。特別是1999年高校擴招以後,我省高等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並初步形成了布局優化、結構合理、學科齊全、具有龍江特色的高等教育體系,成為我省歷史上高等教育發展最快、最好的重要時期。1998年至2005年間高等教育對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速度的貢獻率為1.81%,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為全國和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纔支橕。國家重點學科、特色專業、精品課程、實驗教學中心、教學名師、研究生規模和學位授權增長水平均居全國前列。
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布局結構進一步優化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普通高校由1978年的24所,發展到2007年的68所;普通本專科在校生由1978年的3.3萬人發展到2007年的63.5萬人,是1978年的19.2倍;普通高校招生由1978年的1.32萬人發展到2007年的19.58萬人,是1978年的14.83倍;普通高等教育年畢業生由1978年的6067人增加到2007年的14.89萬人,是1978年的24.5倍;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和在校生2007年分別為62936人和162732人,分別是1977年的8.5倍和19.5倍;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1978年的1.27%上昇到2007年的26.78%;平均每萬人口普通本專科在校生為166人,基本實現了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
從布局結構來看,截止2007年,我省有普通高校68所(其中本科25所、高職高專43所),獨立學院9所(不計校數),民辦的其他高等教育機構51所,成人高校26所,普通高等教育地市級覆蓋率達到100%,形成了政府、企業和個人積極興辦高等教育,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新局面。高校布局與我省產業布局基本吻合,哈大齊工業走廊聚集了49所高校,佔全省高校的77.92%,形成了以哈爾濱為中心,大慶、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四市呼應,13個地市全部設有高等院校的合理布局,構建了多層次的人纔培養體系。
辦學條件逐步改善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
1978年,我省高校各項事業百廢待興,辦學規模小,辦學層次低,基礎設施、辦學條件相當有限。隨著高等教育在校生數量的增加,我省高等學校各項辦學條件也得到了明顯改善。1991年,全省42所普通高校共佔地1285.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37.6萬平方米,其中教學行政用房165.9萬平方米,藏書量1244萬冊。全省高校固定資產總值13.5億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24484.2萬元。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到2007年,全省68所普通高校佔地面積達到5227.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048萬平方米,其中教學行政用房1O12.5萬平方米,藏書量增長到4975.7萬冊。固定資產總值達到307.2億元,其中教學儀器設備值達到596009.3萬元。高等教育資源大幅度增加,有效保證了擴招後的高等教育質量的穩步提高。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後,我省及時開展了普通高校發展定位論證工作,引導高校將發展重點轉移到優化結構和提高質量上來。實施了高等教育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2003年以來全省共建設省級重點專業203個,國家特色專業46個;建設省級精品課程385門、國家級52門;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7個,國家級5個;評選省級教學名師獎149名、國家級19名;分別列全國第10位、第10位、第5位、第6位。建設省級教學團隊73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2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態勢良好,建設國家級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4所,省級示范性高職院校10所。全省普通高校教學質量學生滿意度從76%提高到90%。
研究生教育迅速發展重點學科建設進一步加強
1978年,我省在校研究生只有350人,『十五』期間,研究生招生規模持續擴大,2007年我省培養研究生單位達到25個(含8個科研單位),共招生15125人(其中博士生2092人),是1978年的43.2倍;在校生46109人(其中博士生8790人),是1978年的131.7倍;畢業生11679人(其中博士生1378人)。研究生教育規模列全國第9位。30年間,累計向社會輸送了近6.6萬名研究生,為我省及國家建設提供了大量高精尖人纔。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共進行了十批學位授權審核,我省從第一批的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和36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增加到第十批的47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10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基本覆蓋了除軍事學以外的所有學科門類。我省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由第一批的5家增加到第十批的13家(其中高校12家),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由第一批的10家增加到第十批的25家(其中高校17家),一級學科博士點由第一批的4個增加到第十批的4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由26個增加到107個,我省學位授權規模增長水平列全國第9位。我省有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單位13個,專業學位種類由2002年的8個增加到2007年的13個。目前已形成了學科門類比較齊全、結構和布局比較合理的學位授權體系。
省級重點學科從1986年的38個增加到2007年的26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從1988年的4個二級學科增加到2007年的14個一級學科,形成了國家、省、校三級重點學科建設體系,我省在全國的總排名由原來的第10名躍居到第6名。重點學科科研能力得到較大幅度提高,科研經費達7億元,獲國家及省部級獎511項(其中獲國家三大獎二等獎12項),被SCI、EI、ISTP檢索的論文達到220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