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31日訊 近日,生活報報道《記者親歷『第三方測溫』》刊發後,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連日來,哈爾濱市市民紛紛打來熱線,訴說自己的看法。不少市民提出,檢測費用不該一律由市民來承擔,溫度不達標應由供熱方付費,達標則由用戶付費。
市民抱怨:80元檢測費過高
由第三方機構進行供暖質量檢測,許多市民認為這是比較合理的辦法。但檢測一次收費80元,對於該誰出這筆費用,市民們卻有著不同的看法。
27日,哈爾濱市市民劉先生給本報『供暖熱線』打來電話反映,他給哈爾濱計量檢定測試所打電話,諮詢『第三方測溫』的情況,得知該所出具的檢測報告具有法律效力。不過,檢測報告只能證明檢測當天當時的室溫情況,而不能說明整個供暖期間的室溫情況。這意味著,市民如果想要供熱企業退款,就需多次申請測溫,反復證明室溫不達標。『而這樣不但麻煩,費用也高。』
劉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第三方測溫』每戶每次要收取80元。熱費上漲後,自家50平方米房子的供熱費為2421元,將這些錢平均到180天的供熱期裡,每天可退的供熱費也就十三四元。『測溫結果如果達標,等於白花了80元;如果不達標,等於交了80元換回來十多元。怎麼算都不劃算。』
即使有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費用標准,這費用該由誰出也是個問題。哈爾濱市道外區市民靜先生認為,如果室內溫度不達標,說明用戶的利益受到了損害,這種情況下還要居民付檢測費用的話,肯定不合適。西開原小區劉女士說,『找第三方檢測是為了有個用戶和供熱方都能認可的標准,如果檢測結果證明室溫不達標,檢測費應由供熱方付。』
質監部門:測溫成本算出檢測費
記者28日了解到,作為哈爾濱市唯一一家專業測量室溫的權威機構,從今年供暖期開始到現在,哈爾濱計量檢定測試所每天都能接到十幾個諮詢電話,但真正測量的僅二十餘戶。據介紹,室內供熱測量規范對測溫的時間、地點、方式和次數都有明確規定,不少市民嫌程序復雜,便放棄『第三方測溫』了。另外,還有不少市民覺得測溫成本太高,得不償失。
據了解,每次80元的室溫檢測費是質監部門根據測溫成本算出來的,『測一次溫要出動兩名工作人員和一名司機,至少要用1個小時,汽油費、人工成本加上儀器使用、出具報告等費用,根本掙不到錢。』哈爾濱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計量處的辛處長說。
社會學者:增設測溫機構降低成本
對於『第三方測溫』目前出現的尷尬局面,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寅森認為,具有權威鑒定意味的第三方測溫機構的出現,改變了以往供熱單位自供自測的壟斷局面,但高額的測溫費用使哈爾濱計量檢定測試所這個『裁判』形同虛設。他建議增設幾個這樣的權威測溫機構,同時降低成本,讓居民能真正方便地維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