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龍江省文物部門要求安達26座文物建築整體遷移
2008-12-31 16:34:3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曾一智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31日訊 哈爾濱至齊齊哈爾城際鐵路設計方案線路走向位於既有濱洲線右側,與既有濱洲線並行,沿線經過哈爾濱、肇東、安達、大慶、齊齊哈爾等地。這一段線路絕大多數車站都設在鐵路右側,新建線路將會對哈齊段中東鐵路西部線歷史建築的存留產生重大影響。為此,黑龍江文化遺產保護志願者團隊成員多次自發地進行沿線的調查,記者近日六赴安達調查拍攝。記者了解到,在安達市,2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在鐵路施工前搶救性保護的工作正在進行。

  近日,在中國文物學會會員、中東鐵路歷史研究專家鄭琦的指點下,記者根據安達鐵路建築工區的房產臺賬逐一實地核對,發現在安達市鐵路系統現存百年以上歷史建築53座,民國初年和上個世紀20年代的歷史建築20座,日偽時期建築9座,共計82座。其中公共建築17座,民宅65座。這些歷史建築大多數保存較好,已有26

  座列為市級文保單位,其中包括百年站捨、俱樂部以及兩座蘇聯紅軍紀念碑和22座民宅。在這些建築中,百年站捨、行李房、百年中東鐵路醫院及其附屬建築、中東鐵路俱樂部工廠、學校等建築風格各異的老房子保存完好,絕大多數仍在使用中。

  記者早7點38分到達安達車站,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座被第一縷陽光將每一個細節都描繪得十分精致的百年站捨和行李房,站捨頂部木結構的瞭望所十分獨特。百年站捨是中東鐵路沿線不可或缺的標志性建築和人文景觀。

  站捨與行李房。

  出了車站,便能看到當年的中東鐵路俱樂部,現為大慶車務段安達站辦公樓,盡管內部已經進行了一些改動,但是其劇場、舞廳仍然基本保持原貌,樓梯踏步上還鑲嵌著一塊鐵路工廠的俄文銘牌,這塊銘牌記者在哈爾濱的老樓裡也曾見過,顯然是加工鐵藝欄杆的工廠。建於1946年的蘇聯紅軍紀念碑並不高大,但很質朴。

  站前的鐵路街上,建於1901年和上個世紀20年代的鐵路職工住宅依次排列,分別見證著沙俄時期和中蘇共管時期的中東鐵路歷史。靠近鐵路一側的16座建於1901年的住宅和兩座建於上個世紀20年代的住宅盡管尚未列入文保單位,但建築式樣毫不遜色,有許多建築都完好保留了原始的木構部分,有漂亮的亮間、門斗、山牆裝飾,想象著這裡無論夏季綠蔭還是冬季白雪,整條街都因為這些漂亮的房子而擁有一道美麗的風景。

  木構亮間。

  遺憾的是,目前站臺上建於1903年的帶有大型木質雨搭的行李房、建於1929年的工務段辦公房、建於1901年的廁所和站外建於1913年的車站水房尚未列入文物保護單位,而它們也是十分精致的歷史文物。

  據安達市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介紹,幾年前,市裡本想將鐵路街整體保護,按修舊如舊的原則,拆掉接建的部分,還原歷史風貌。但這一舉措由於一些特殊原因沒有實施。

  一位在此居住的居民趙明利說,他的父親趙相久在60多年前是安達站的養路工,他家的住房原為中東鐵路初創時期築路工人的宿捨,他家已在此居住60多年。

  據鄭琦介紹,安達站是中東鐵路的一個比較重要的機務折返段,當年中東鐵路的15個工務段中,安達是其中一個。這80餘處歷史建築構成十分難得的完整歷史街區,不僅在建築藝術上具有中東鐵路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並且使用功能齊備,基本可以看出中東鐵路在建設初期的鐵路附屬地建築規劃。

  記者了解到,哈齊城際鐵路建設籌備組已經委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開展編制鐵路建設對古文物影響的評估報告。據省文化廳文物保護處工作人員介紹,他們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對文物保護建築提出整體遷移的方案。鐵路工程涉及到安達市2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黑龍江文化遺產保護志願者團隊在幾次現場調查後提出建議:文物部門應搶救性地調查安達市涉及到哈齊城際鐵路建設工程范圍內的歷史建築,並盡快做出整體保護方案,列入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范圍,希望此事能引起有關部門重視。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