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密山市長林子村邊防警務室成了農民家門口的圖書屋
2009-01-03 18:26:32 來源:東北網  作者:高學德 記者 邵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3日訊 (高學德 記者 邵奇) 『金屋、銀屋,不如警務室的書屋!』常嘮這句實嗑的是55歲的黑龍江省興凱湖漁民馬景山。如今,他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個地方是村裡警務室的愛民書屋。而在幾年前,他很少到村裡的邊防警務室,更不知道圖書室裡有種類繁多的圖書。

  是建在家門口的長林子村警務室讓他發生了改變。『以前去警務室乾什麼啊!現在家門口的警務室有了愛民書屋,有時間我就來看看書。』馬景山說,『警務室的愛民書屋讓我增長了知識,也獲取了很多信息。我常把看到的學到的應用到養魚生產中,很管用。』

  2007年7月,密山市白泡子鄉長林子村邊防警務室愛民書屋正式建成。這個愛民書屋使用面積15平方米,藏書3000餘冊,期刊、報紙數十種,全年365天向村民免費提供借閱服務。第一家警務室愛民書屋的建立拉開了密山市邊防大隊新型警務工作的新格局,其他警務室愛民書屋隨後陸續揭牌,到今年年底,密山市邊防大隊各邊防派出所警務室愛民書屋已達到15個。這些愛民書屋是在該大隊實施愛民固邊戰略中依托警務室相繼建成的。

  2007年6月,密山邊防大隊經過調研發現,邊防警務室雖然建在了農民的家門口,但農民一般沒有事情需要民警幫助時,他們不會來警務室,怎樣纔能讓農民把建在他們家門口的警務室當做鄰家,時常來串串門、嘮嘮嗑,還能學到科學知識呢?調研發現,農民缺乏科普知識和致富信息,如果將警務室再融入圖書室的功能,在警務室建起愛民書屋,為農民提供各類書籍,一定能夠吸引農民來到警務室讀書,拉近警民感情。於是,這個大隊提出了利用布局合理、遍布社區和農村的警務室建設愛民書屋的方案,方便村民閱讀致富書籍。警務室愛民書屋建成後,還在網上做到了與市圖書館資源共享,村民可以在警務室愛民書屋享受全市圖書館的文獻信息服務。

  『由於農村文化生活貧乏,各種低俗和無聊的文化乘虛而入,導致農村治安狀況較差。我們多方爭取支持,並結合實際自主創新,利用警務室建設愛民書屋,在農村「種植文化」,不斷豐富村民文娛生活,引導村民摒棄陋習,培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農村處處洋溢歡樂和諧的氛圍,各類案件同比明顯下降。可以說,這愛民書屋是我們邊防官兵凝聚人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大「法寶」。』密山邊防大隊大隊長代海濤說。

  記者在密山市二人班鄉愛國村警務室和知一鎮加和村警務室采訪時看到,這裡愛民書屋座位利用率很高,讀者都是本村的村民。知一鎮村民王明君說,他很喜歡這個圖書館,最喜歡看這裡的養殖書,農閑時,他經常來圖書屋看一會兒書,學習養殖知識,今年自己養的貉狐出欄300餘只,純收入2萬餘元。

  密山邊防大隊政委張玉江說,2008年,密山市的警務室圖書屋已接待農民讀者151489人次,流通圖書7507冊次,這的大多村民以前從不經常光臨警務室,也沒有機會無償閱讀到這麼多圖書。正是警務室愛民書屋讓村民再次有了讀到這麼多書的機會,這種普惠農民的新型警務文化服務體系培育出了大量農民讀者群,在全密山農村營造出了濃郁的文化氛圍。『早上聽雞叫,白天聽鳥叫,晚上聽狗叫,一天勞累,閑來無事,喝酒打牌,看看電視,倒頭便睡,這是我們以前生活的真實寫照。』農民馬春軍說,『現在我們農閑時到警務室愛民書屋,看看報、讀讀書,學了知識,提高了素質,鬧事的少了,治安自然好了。』

  維護邊境地區良好的農村治安環境,僅靠公安邊防部門單純的治安管理是遠遠不夠的,從『種植文化』入手,用豐富村民文化生活來突破農村治安管理工作瓶頸,為村民們奉上了一道道豐盛的『文化大餐』,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文化溫飽』,從而實現農村治安的穩定。這是密山市的警務室愛民書屋給我們的啟示。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