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6日訊 在政協哈爾濱市第十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上,市政協委員、黑龍江龍金文化旅游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文夫在會議上作了《挖掘歷史文化內涵,開發金源文化旅游》的發言,提出『修改哈爾濱建城史,用都市效應推動金源文化建設,進一步提昇哈爾濱的國際地位』的建議。
吳文夫認為,北京市已經將建城史修改為大金國第四代皇帝完顏亮遷都北京之時,並與原阿城市攜手舉行了隆重的慶典儀式。作為歷史名城,哈爾濱的建城史至少應追溯到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阿什河畔修建金上京的時候。那麼,哈爾濱的建城史就不該是短暫的百餘年,而應該是將近900年。
吳文夫的建議得到會議的高度重視。市政協委托阿城區政協就這一建議進行深入調研。阿城區政協隨即組織阿城區金史研究會、滿族聯誼會部分專家、學者經過調研和座談研討,並參考查閱了有關歷史資料和文獻進行論證。昨天,16名委員聯名遞交提案。委員一致認為,哈爾濱的建城史應修改,即追溯到大金國在金上京建都的1115年。
建言委員
何廣錄吳文夫於志平李照陽陳 健李榮煥霍玉夫杜 鈞魯嘯軍杜景祥於 濤白 雲許 鵬宋學金董 巍高顯波
考證
『哈爾濱』早在1822年即出現
從現已有影響的哈爾濱名稱的由來來看,不管是『阿勒錦說』,還是『天鵝說』,均源於金代女真語,這說明早在800多年前,哈爾濱的地名已載入史冊。更何況在黑龍江將軍衙門的滿文檔案中『哈爾濱』之名也早在1822年即已出現。
黑龍江省唯一舊石器遺址在阿城交界
黑龍江省目前發現的唯一一處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即距今17.5萬年的洞穴遺址,就在今阿城區的交界鎮。這也足以說明早在17萬多年前,這裡就有原始人類活動,可見文脈悠遠。
金代文物遍布哈爾濱地區
據哈爾濱地區考古普查情況,截至1985年,已發現金代居住址和墓葬址100餘處,城址8處,如香坊莫力街古城、平房平樂古城、道外萬寶古城、道裡松山古城、四方臺古城,還有金代亞溝摩崖石刻等。在今哈爾濱市區及近郊發現和出土的數以萬計的金代窖藏銅錢,在四方臺出土的相當珍貴的金代課稅銀錠及數以百計的金代各種上形制的銅鏡。還有從『寶嚴大師塔銘志』、『曹道士碑』、觀斗臺、圍棋盤、像棋子等的發現和出土,足以證實金代上京地區宗教、文化、天文等方面的發達情況。總之,金代文物遍布哈爾濱地區,所有區鄉幾無空白。
佐證
北京建城地在市區百裡之外
北京已將金上京遷往北京的時間作為建都之始,即以1153年建燕京開始,距今已有855年。首都北京『以都定都』,足見北京對金上京的認可和重視程度。又如,作為上海城史紀元的上海縣建置,是由距今700多年的南宋時期所設的松江府上海縣,是在今上海南部的松江縣,現改為區,也並非今日大上海市區。經國務院批准,從2006年8月開始,哈爾濱所轄的阿城市已成為哈爾濱的一個區,所以,它應該無可爭辯地將哈爾濱的城市歷史紀元上溯到1115年。
金代墓群挖掘引起極大關注
文獻記載與文物遺址確鑿,特別是1983年新香坊17座金代墓群的發掘和在原阿城巨源鄉城子村被譽為『塞北馬王堆』齊國王墓的出土更是引起人們極大的震驚和關注。前者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黑龍江省乃至東北地區發掘的最大金代墓群,計17座,距墓地東北約3公裡處便是莫力街金代古城;後者為大金國所封的20個大國王之一的齊國王完顏晏夫婦合葬墓。兩墓地出土了大量的金器、銀器、玉器等。金上京『朝日殿』的發掘更被評為當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委員們認為,將金上京的創建時間定為哈爾濱建城的時間是科學、准確的,歷史地反映了哈爾濱的建城史,對於提高哈爾濱的國內地位和國際影響都具有深遠歷史意義和重大現實意義。
金源文化是獨具時代和地域特點的新北方文化,其深刻的精神內涵是『耐寒進取的海東青精神,雄毅純朴的黑土精神,虛心叡智的包容天下精神』,隨著區劃的歸並、建城史的上溯,金源文化也自然成為了哈爾濱的歷史文化,只有物質的文化遺跡遺存和非物質的文化遺產融合統一,纔能夠彰顯歷史文化名城的歷史魅力,進一步提昇哈爾濱優秀歷史名城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