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7日訊 『從教育戰線來說,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就是把黑龍江的孩子們培養得好點兒,讓孩子們走向社會多一點兒生存發展的本領,讓教育更多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張永洲『朴素』的開場白讓記者耳目一新。
張永洲說,全省教育總的發展思路是,通過義務教育標准化學校建設、高教強省建設和職教基礎能力建設三大戰略的實施,推動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全省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纔保障。為此,省教育廳黨組把落實中小學標准化學校建設、高教強省建設和加強職教基礎能力建設三大任務作為學習實踐載體,著眼點是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提昇高等教育水平和服務社會經濟發展能力,提高勞動者素質。
『要讓農村的孩子有學上,創造條件讓孩子讀好書。』張永洲介紹說,我省將在2010年完成各地市城區和部分條件較好的縣城義務教育學校標准化建設;到2012年完成縣城和部分條件較好的農村義務教育標准化建設;到2020年總體完成工程建設任務。『提高校捨建設、師資配備和管理人纔配置水平,全面消除薄弱學校,是我省解決城鄉教育差別,實現教育公平的重頭戲。』
我省高等教育主打的是《高教強省建設規劃》,要通過學習實踐活動加快推進《規劃》實施。張永洲說,科學發展就是不能就教育論教育,不能脫離經濟社會發展辦教育。人纔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和文化引領,都得緊盯著社會需求。要推進校、地、企合作及大學科技園區建設,由政府牽頭,實現校區、科技園區和公共社區三區聯動。『衝破體制上的束縛,把家門裡、家門口的優勢發揮出來。』目前,《高教強省建設規劃》19項子規劃已初步形成,全省高校都制定了建設與服務計劃,年底前將遴選推薦10項具備轉化條件的高新技術成果。
振興老工業基地和建設新農村培養新農民都離不開職業教育。核心任務是提高基礎能力,創新培養模式,搭建就業通道,與區域經濟掛鉤。『讓學生動手操作起來,上崗就能用。』一是落實《職教實訓基地建設規劃》,建設綜合性、區域性和專業性三大實訓基地。二是推進校區(企)合作、工學結合等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深化,培養更多的雙師型教師。三是針對我省產業發展需求,組建10大類產教結合職教集團和一批示范性中高等職業院校。四是實施農村勞動力培訓工程,讓更多的農民掌握非農產業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