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綏芬河百年火車站。

當年的『大白樓』鐵路公寓。

當年的歐羅巴旅館。
東北網1月9日訊 在哈爾濱黨史研究室編寫的多種資料中,曾將在歷史上連接著中、蘇兩國的中東鐵路稱作『紅色之路』,並指出綏芬河國際交通站的重要作用。綏芬河當地的黨史研究者經過多年調查采訪,積累了大量黨史資料,確定了一批具有珍貴價值的紅色遺址。散落在市區內的8處紅色遺址,在記者的踏訪中一一再現當年的歷史
推開綏芬河百年火車站候車室雕工精美的百年木門,來到依舊保持原貌的候車大廳,記者似乎感受到當年由此奔赴赤都的中共黨員們的激動心情。
綏芬河是中東鐵路東部線的起點站也是終點站,由於它是從俄羅斯海參崴駛來的第五站,因此起初曾被稱為五站。據中東鐵路歷史研究專家鄭琦介紹,1897年,中東鐵路選址在今日的綏芬河,於是,就有了綏芬河這座城市的誕生。如今這裡成為重要的口岸城市。
『大白樓』鐵路公寓
這裡現為綏芬河市政府接待中心。記者隨綏芬河市露西亞歷史文化資源研究所副所長周艾民來到這座依然保存原貌的建築旁,看到那富於變化的藝術構思呈現在每一個建築符號中,感到當年的歷史信息也被建築所承載。
據周艾民介紹,1922年中共中央召開第二屆代表大會時,通過一項決議,為加強與共產國際的聯系,保證往來蘇聯人員的安全,開通由上海、北京至哈爾濱經綏芬河抵達海參崴的地下交通線,負責掩護、迎送往來共產國際和從事地下活動的領導同志,綏芬河成為這條紅色之路的重要國境通道。李大釗、羅章龍等中共早期領導人在1924年去蘇聯參加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之後,曾先後通過綏芬河入境,並先後下榻於當地的『大白樓』鐵路公寓,中共第六屆代表大會於1928年在蘇聯境內召開,會議結束後,周恩來、李立三、鄧中夏、張國燾、蔡暢等代表30餘人都是從綏芬河入境的。他們入境後分別下榻於『大白樓』鐵路公寓和歐羅巴旅館。
記者看到,歐羅巴旅館現為一家醫院,外部依然保持原貌,但內部結構已經被改造。
瓦夏叔叔舊居
記者隨周艾民來到一片典型的中東鐵路職工住宅群落,尋找到了國際交通員李春榮和他的俄羅斯鄰居瓦夏叔叔的舊居,這裡現在的街牌現為花園路109號、112號。據周艾民介紹,日偽時期,綏芬河國際交通站不僅擔負著護送黨的地下工作者赴蘇聯的任務,還擔負著傳遞情報的艱巨任務。
據哈爾濱市委黨史研究室張福山老師介紹,曾在綏芬河做交通站工作的兩位同志,都與哈爾濱有關。1932年12月,曾任哈爾濱江北支部書記的於成文被派往綏芬河任交通站站長,以開食雜鋪為掩護,進行傳遞情報和護送赴蘇人員的工作。以後日偽加強對邊境地區的防范,交通站撤銷,於成文轉到抗聯工作。建國後,於成文任哈爾濱建築材料預制板廠廠長。樊繼光曾在1934年由哈爾濱地下黨組織派往蘇聯學習,便是乘火車到綏芬河找於成文護送出境的。
另一位交通員李春榮是綏芬河的鐵路機務段工人。日寇入侵後,綏芬河國際交通站領導調他去國際列車上做清掃員,利用這個身份在綏芬河至格羅捷克沃的線路上為兩國共產黨組織傳遞信件。李春榮在綏芬河的住宅也成為一處秘密聯絡點,不僅接待護送共產黨人赴蘇,還掩護共產黨人開展地下活動。他的俄羅斯鄰居瓦夏叔叔也為地下黨人開會提供自己的住所。建國後,李春榮曾任哈爾濱電影機械廠廠長和黨委副書記。
本想進入李春榮故居探訪,遺憾的是鐵將軍把門。瓦夏叔叔舊居的居民對這一段歷史並不了解。記者看到,瓦夏叔叔舊居室內依然完好,木質天棚、牆壁、地板仿佛依然能敘述出當年的戰爭風雲。
蘇聯駐綏芬河領事館
據周艾民介紹,當年的蘇聯駐綏芬河領事館在接應中共領導人赴蘇開會和地下工作者赴蘇學習的工作中也起到關鍵作用,過境的中共領導人及黨員在這裡簽發入境手續。著名東北義勇軍左路軍總指揮張治邦及其參謀長石濟儒(二人都曾參與西安事變)在綏寧境內與侵華日軍頑強抵抗的兩年戰爭中,曾於1932年冬,在蘇聯領事館的幫助下過境由海參崴乘船至天津,赴北平向張學良請求軍事補給。因此該建築也被納入紅色遺址范圍。這座建築的內部尚有精美的雕花護牆板,遺憾的是有一些房間的護牆板已被拆毀。
在綏芬河,除卻綏芬河火車站及上述三處重要遺址建築之外,歐羅巴旅館以及曾作為交通員住所、革命會議會址、聯絡站的鐵路住宅都被有關部門認定為紅色遺址,准備申報省和國家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其中『大白樓』鐵路公寓和蘇聯駐綏芬河領事館、綏芬河火車站為省級文保單位,其餘均為市級文保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