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2日訊 『我不想像劉翔跑得那麼快,也不想像姚明跳得那樣高,我只想有一雙行走自由的腳,能自己去上學、能快樂地奔跑……』這篇『日記』的作者叫何建,家住農村。他擁有一個聰明的大腦,卻沒有一雙自由奔跑的腳,因為他是一個腦癱少年。
在市穆斯林醫院腦癱治療中心,聚集著一批腦癱患兒,令人吃驚的,他們絕大多數來自貧困的農村。他們的病因是絕大多數可以避免的人為因素。經過肢體矯形手術和康復訓練,他們中的絕大多數行動能力得到明顯改善。
別人看『傻子二人轉』會笑,而我們卻在哭
『服務員拿來一瓶XO,說2800元(一瓶),我說你開,她砰就打開了,我說你開玩笑吶……』二柱子(張曉飛)、魏三等著名喜劇演員的拿手戲『傻子二人轉』,曾令無數人捧腹大笑。而卻有一群人,看到這樣的『二人轉』卻想哭,因為那樣的『傻子』就是他們的兒女,一個個腦癱患兒。
何建家住巴彥縣農村,因難產患有腦癱,四五歲時胳膊腿兒跟面條兒似的,不但沒勁兒還變成了畸形。6歲時做過一次手術,7歲時纔站起來。10歲了,纔邁進學校的門檻。但他的學習成績卻出奇地好,英語、語文兩門功課的成績始終名列全班第一。但這些都沒給他帶來快樂,因為沒有一雙『自由奔跑』的腳,同學沒人跟他玩兒,還常常譏笑他走路『比魏三走得像』。
4歲的歐陽飛來自依蘭農村,他的腦癱原因是早產。歐陽飛的雙腿不能自由伸曲,因而至今『不會』坐著。醫生檢查時,像對待好腿一樣用力搬壓以查驗病情。小歐陽努力堅持著,淚珠慢慢從眼睛裡滾下來。大夫問:『疼嗎?』小歐陽脆聲回答:『不疼。』那孱弱的心在說:『只要腿能好疼點兒也不怕。』
據專家統計,腦癱患兒佔新生兒的比例約為千分之二,這是個足以讓無數家庭痛心的數據,更可怕的是這個數據還在悄悄地增長。
保健和保險,是『治療』腦癱患兒的兩劑良藥
北京積水潭醫院史穎奇教授專攻腦癱患兒肢體矯形手術。他說:『每一個患兒家庭,都好像在演出一場悲劇,如果患兒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肢體矯形手術,肢體畸形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惡化,拖垮一個個家庭直至危及生命。』
史教授說,腦癱患兒的病因是大腦缺氧造成的腦損傷,而大腦缺氧又多發在嬰兒出生時期。從病例統計中看,腦癱患兒農村的比例遠遠高於城鎮,這說明農村婦幼保健工作遠遠不足,很多患兒是由於人為因素造成的。他特別勸告農民朋友,生孩子是天大的事,寧肯借高利貸也要上大醫院去生產,現代醫療條件下幾乎不存在『難產問題』。如果在非正規的地方生產,一旦出問題,你後悔莫及,且高利貸一生也還不完。
本來生活就不富裕,再攤上一個腦癱的孩子,一個農民家庭的負擔就沈重到極點。何建和歐陽飛的父母都是農民,幾年來給孩子治病已花去四五萬元了。在他們的計劃中,除了吃飯就是看病兩筆開銷。據他們反映,許多情況下,這些孩子的醫療費用都沒有列入『大病救治』,有的還被排除了『農村合作醫療』。
史教授說,肢體矯形手術及康復訓練需要大量資金和時間,一般的家庭都承受不起,更何況農民了。他認為,國家應建立類似疾病的醫療保險制度,從最困難的資金問題入手,為類似病患的治療康復提供保障。
史教授堅定地認為,就個體看,腦癱患兒涉及的是一個個家庭,就全局看,腦癱患兒遲早是社會的負擔。婦幼保健和醫療保險,是『治療』腦癱患兒的兩劑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