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3日訊 面對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促進就業,尤其是大學生就業無疑是今年我省相關部門面臨的民生最大考題。在省政協十屆二次會議上,政協委員們為此紛紛出謀劃策。民建省委委員們經過詳細調查,提出了《關於充分發揮教育主管部門作用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建議》的提案。
現狀調查:大學生就業遇四難題
對於大學生就業情況,民建省委委員們進行了專門調查,發現現階段我省高等教育、高校畢業生就業及用人單位(企業)用工存在諸多問題:一是高校畢業生實踐能力差,就業多是靠父母;二是大多數高校畢業生經過半年左右時間的工作,但工作成績不能符合用人單位的職位需求,而用人單位對剛入行員工任職能力的培養期限只在5-7個月,否則就要換人,畢業生則要重新擇業;三是許多用人單位培養的高校畢業生適應企業需求後又要跳槽,用人單位面臨著重新培養新人的困境;四是企業員工頻繁更換、人力資源成本居高不下、利潤率降低、上繳稅收下降等形成了惡性循環。
委員提案:多方搭建就業新平臺
大學生就業問題是事關民生的大事。因此,民建省委提出提案,建議以黑龍江省教育廳為主導,以省級各個行業協會為依托,引導監督各個院校開展學生的實踐及就業工作。
民建省委建議,省教育廳就業處應積極與各行業協會聯系,從行業協會備選出優質的大型企業供學生實踐,改變以往學生自主實習的現狀。同時,在現有教學體制的基礎上,加入企業實踐、工作實踐的課程。建議實踐從大學一年級開始,將工作實踐的時間與質量作為高校教學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踐讓學生明確自己的職場選擇。並建議采取實行『1+2+1』模式進行大學生『工作實踐』,即學生入學第一年,學院與各個行業協會聯系進行專業實際講解、企業參觀、企業項目研討等。第二年和第三年,學院可以通過協會進行『學生與企業綁定式』培養,學生可以在網上自主申請所要『工作實踐』的單位,經學院、企業審批,可以在課餘、周末、假期到企業做基礎輔助工作。第四年,完成答辯論文的同時,在企業進行正式試用,經過一年時間的工作磨合,學生可以直接工作。
權威聲音:啟動大學生創業培訓
記者12日從省教育廳及省勞動保障廳獲悉,今年,我省各主管部門將不斷推出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新政策,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2009年,我省將實施特別職業培訓計劃,推進校企合作、訂單式培訓等多種培訓模式,增強職業培訓的針對性。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和自主創業。有條件的地區可建立針對大中專畢業生等群體的創業孵化園區,提供公共就業服務、技能培訓。此外,我省出臺有關文件強化就業服務,努力做好高校及技工院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開展技能培訓和就業見習,引導高校及技工院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和創業。全面啟動針對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創業培訓工作,普及創業意識教育。充分發揮高校及技工院校畢業生專門服務窗口的作用,免費開展政策諮詢、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服務。對靈活就業或在非公有制單位就業的高校及技工院校畢業生,為其提供檔案托管、參加社會保險關系等方面的勞動保障事務代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