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3日訊 會場上,政協委員、哈醫大一院眼科醫院院長劉平非常激動地談到了農村兒童輟學問題,『近年來,國家關於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免費的政策,使農村教育狀況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我省農村少年兒童輟學現象仍然很嚴重,這一現象困擾著農村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
劉平介紹,不久前,他曾組織流調工作組,入戶對農村少年兒童輟學現象做了調查,發現在偏遠貧困地區,8歲以上的少年兒童輟學率很高,個別地方甚至超過了20%。根據調查,造成農村兒童輟學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受就業難影響。很多農民看到,當地大中專畢業生在城裡找不到工作,有的只能回鄉務農,便將孩子拉回家務農或尋找新的謀生道路;二是教育投入大、經濟負擔重。有的農民算了一筆賬,九年義務教育,孩子上學的費用的確大大減少,可是,高中以上還是自己負擔的。如果孩子考上大學,四年至少得花費五六萬元。這樣巨大的支出對於一個農民家庭來說,無疑是很難承受的。而讓子女從小輟學,不但能夠省下一筆學費,還能增加家庭收入。兩相權衡,自然會選擇後者。
『我省近2000萬農民在農村,解決三農問題,實現小康目標,必須首先解決農村的人口素質問題,這是十分重要的發展戰略問題。』劉平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在政策上加大向農村傾斜的力度。除了現有農村教育的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外,各級政府還應該加大對農村教育的財政支持,扶持農村貧困學生讀書;二是進一步優化大學生就業環境,廣開就業門路,為他們就業創業提供幫助,在全社會營造一種鼓勵農村學生勤奮讀書的良好氛圍;三是加大校園周邊社會環境整治治理力度,淨化農村校園學習環境。
劉平尤其提到,各級政府應簽訂責任書,形成義務教育監督網絡,切實把責任到人的措施落實到位。可在全省考慮實行『一把手』負責制、主管領導問責制、基層領導責任制的措施。凡是農村初中輟學率超過規定范圍的,教育工作評先選優時應該實行一票否決;由於政府行為不到位,產生大面積輟學的,要追究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的責任。具體操作可以由當地政府牽頭,結合學校、村社、街道聯網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