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田文媛:落實高教強省規劃 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2009-01-13 18:47:34 來源:東北網  作者:陳光 高長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省人大代表、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田文媛

  東北網1月13日訊(記者 高長利) 『作為省屬高校,學校的發展與全省經濟社會的發展密不可分。省委、省政府做出建設高教強省的重大決策,既為高校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條件和支持,也對高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創造性地貫徹落實高教強省規劃的過程中更好地實現學校自身的發展,是黑龍江高校人正在認真思索的問題。』省人大代表、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田文媛對記者說。

  田文媛說,經過認真學習研究和反復討論,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從自身特點和優勢出發,對辦學理念進行了再思索,對辦學方向進行了再明晰,提出未來五年學校的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服務社會為己任,以培養高質量人纔為根本,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紮實推進科技創新,建立充滿活力的現代大學制度,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以中醫藥學科為主體,醫、理、文、工、管等多學科滲透、協調發展,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國內一流的高水平中醫藥大學』。在這一目標和理念指導下,學校要堅持走科學發展之路、內涵發展之路、和諧發展之路和開放辦學之路,在完成由規模發展向質量發展轉變、由單科性院校向多科性大學轉變兩大轉變的基礎上,著力完成『三大轉變』,即由強調兩大職能向充分發揮人纔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經濟社會三大職能作用轉變。

  培養急需人纔 提供智力支持

  在前不久召開的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省委做出建設『八大經濟區』,實施『十大工程』的重要部署。田文媛代表說,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從自身的條件和優勢出發,要在不斷創新培養模式、提高本專科生培養質量的同時,力爭在生態功能保護區、高新技術產業集中開發區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科教人纔富勝強省、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三大工程上發揮作用,加大急需人纔和實用人纔的培養力度。一是為新農村建設服務,完成好『村村大學生』培養任務。根據農村實際需要,調整教學計劃,改進教學方法,培養有本領、受歡迎的鄉村醫生。二是發揮成教學院辦學靈活、適應市場迅速的優勢,開展職業教育,為生物醫藥行業和中草藥種植業培養有一技之長的實用人纔。三是大力開展繼續教育,有針對性地提供免費進修,對在職醫生進行中醫藥前沿科技培訓和診療技術的提高。

  提高創新能力 提供科技支橕

  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是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重要前提。田文媛代表說,按照學科研究方向,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正在積極整合現有人員隊伍與實驗室資源,構建科學研究技術平臺,為實現基礎理論與應用技術創新奠定基礎。平臺實行對外開放、資源共享的運行機制,提高為經濟建設提供科技服務的能力。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創建了我省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藥物安全性評價中心(GLP實驗室)』,目前已經完成基本建設階段,在經國家認證後就可以成為全省生物醫藥研發的一個公共技術平臺。還建成了生物醫藥產業中試基地,新藥研發基地和中藥臨床研究基地等也正在積極建設中,力爭形成初步的外包服務鏈,繼而成為我省生物醫藥研發外包服務基地。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藥應用與開發研究實驗室』已於2008年11月通過教育部專家組的論證,學校力爭到2010年將其建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校還將對外開放全部重點實驗室和大型儀器設備,為我省醫藥企業服務。

  培養創新人纔是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根本保障。田文媛代表說,學校要逐步建立完善的研究生培養質量監控評價體系,改善辦學條件及實驗設施,鼓勵導師與研究生積極配合,申報各級各類科研課題,進一步推進培養方式的改革創新,明確培養目標,形成有利於高層次創新人纔成長的培養機制,加強中醫思維的培養和臨床實踐能力的訓練,培養具備優良的傳統中醫思維和較高臨床診療水平、並具有現代實驗技能的復合型中醫藥人纔。

  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是高水平大學學術水平的集中體現。田文媛代表說,我們要建立新型的科研工作管理制度,加大對重大重點項目、重大科技成果、優秀學術論文、成果專利等的獎勵和支持力度,建立起更加科學、公正、規范的學術評價、考核評價和激勵約束制度,建立起有利於發揮學科綜合優勢、有利於整合凝聚科研隊伍、有利於激發創新激情的科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構建以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為主,各類專業研究所為輔的新的科學技術創新研究平臺,優化配置校內外科研資源,充分發揮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和黑龍江省生物醫藥學科群的作用,打造創新團隊,在重大項目的立項和經費的資助方面力爭有新的突破,獲得一批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重大標志性科技成果。

  要在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探索上爭取重大突破。要重視基礎研究,加強應用研究,進行科技成果的系統集成;加快藥物安全性評價中心和教學實驗中心建設和發展步伐,充分發揮GAP中心、中試基地和藥理基地對科研成果轉化、孵化的重要作用,促進成果轉化;在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上進行大膽探索,緊緊圍繞政府、企業、群眾的需求,建立穩固的中藥材種植、醫療技術及新藥創制的示范推廣基地,使學校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輻射源頭。

  以學科建設為龍頭 建設高水平中醫藥大學

  學科建設是學校發展中具有戰略性的基礎建設,是高水平大學建設的核心。學科設置及建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校的辦學特色和水平,是衡量高等學校辦學實力的主要標志,是建設高水平大學的關鍵。

  田文媛代表說,按照學科聯合、優勢互補的原則,我們以國家重點學科為主乾,省重點學科和校重點學科為支橕,以現代中藥的研究與開發、重大疑難疾病和我省地域多發、疑難疾病防治與中醫藥療效評價為主要研究方向,搶抓機遇,積極創建黑龍江省生物醫藥學科群,以項目研究為依托,帶動資金投入。整合我省科技醫藥力量,組建以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中藥學學科為主乾,全省相關高校有關學科為支橕的新醫藥學科群,形成有效支持創新藥物開發聯合體,全面提高我省生物醫藥產業的科研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成果轉化步伐,提昇我省醫藥高等院校的綜合實力和在全國醫藥行業創新藥物研發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以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新藥安全性評價中心、各級重點實驗室為平臺,整合學科優質資源,在保持現有中藥學一級學科、方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內科學4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國內領先地位的基礎上,爭取學科建設更大的突破。選拔和培養一批德纔兼備、組織能力較強、學術造詣高的學術帶頭人、學科帶頭人、後備帶頭人、學術骨乾,建成數量充足、素質全面、結構合理、樂於奉獻、學風端正、團結合作、富於創新精神的高水平學科梯隊;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的學術研究方向並取得一批標志性研究成果;充分發揮學科建設的輻射作用,促進學位點建設和研究生教育發展,提高本科教育的質量和效益,推進科學研究與科技開發工作,促進臨床水平提高,從而全面提昇學校辦學核心競爭力。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