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3日訊 (郝新 張全盛 記者邵奇) 跳出黑河看黑河,著眼全局謀發展。黑河市政府當家人張憲軍代表在1月13日下午進行的分組討論中就如何貫徹落實《報告》精神提出了一攬子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規劃。
作為來自邊境欠發達地區的代表,張憲軍指出,黑河市要堅持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正確把握中央擴大內需促進增長政策,采取更加積極的措施應對危機,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做好開發開放兩篇文章,繼續實施『十項績效工程』,堅持產業發育與園區建設相依托,增加投資與擴大消費相促進,城市發展與農村發展相統籌,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相協調,進一步提昇經濟總量,優化經濟結構,加快發展步伐,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
張憲軍提出,2009年黑河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以上。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對俄貿易保持穩定增長。全口徑財政收入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5%。挑戰與機遇並存,機遇大於挑戰。張憲軍代表認為,黑河市目前經濟發展的第一要務是千方百計擴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抓好投資規模,爭取讓多晶硅項目、電石加工項目、多寶山銅礦、五大連池礦泉水開發、城市建設投資等一批項目今年開工。力爭實現80億元的城鎮固定資產投資額度。
作為農業大市,現在黑河市百分之五十的大豆積存在農民手中,破解農民增收難題成為2009年度黑河市政府重點謀劃的工作之一。要結合黑河特色,一要突出抓好對俄出口勞務經濟,二要抓好本地第三產業發展。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2008年黑河口岸出入境人數突破139萬人次,在全世界捂緊錢袋子的尷尬局面下,黑河市旅游收入大幅增長,創下歷史最好水平,今年,旅游經濟、會展經濟、休閑經濟、度假經濟和試車經濟要力爭成為聚集人流、拉動黑河消費的四駕馬車。同時要保證外貿穩定增長,並全力抓好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