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五國建築師『爭繪』哈爾濱西客站地區新景
2009-01-14 11:29:30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鄭雷 董艷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4日訊 日前,隨著哈西新區正式更名為哈爾濱西客站地區,以西客站為核心建設的這個城市新區,在開始重新規劃發展新圖景。

  昨天,在『哈爾濱西客站地區發展規劃國際征集方案評審會』上,來自法國、英國、美國、加拿大及我國的規劃設計專家們紛紛『出手』,提出了先進和科學的建設理念。記者采訪了部分專家,暢想哈西客站地區美好未來。

  暢想一整治何家溝,恢復『三八水庫』風光

  生態是新區建設之本。專家們幾乎都關注到新區的生態環境問題。有專家建議,改革傳統建設中先畫路網的模式,而首先把生態基礎設施列入總思路,從氣候、水文、土壤、植被及野生植物等入手,恢復基本的生態環境,為未來謀發展。哈西客站地區應建設冰城南部『生態門戶』。

  專家介紹,哈西一次電(變電所)及高壓走廊以南地區,應打造成一個南部重要綠色廊道,同時恢復『三八水庫』原有的自然風光。西客站地區緊鄰何家溝,將何家溝存在的洪澇、污染問題整治後,可將何家溝的清水引入新區中央公園,讓東、西何家溝和南部綠色廊道及『三八水庫』共同構成一個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也是一個『游覽步道系統』,將多個片區穿連起來,居民在綠色中或漫步,或騎自行車穿行,生活品質自然得到提昇。

  暢想二連接『高鐵』與地鐵,恢復有軌電車

  與松北區、群力新區等新區的定位有所區別,哈西客站地區應減少小轎車的數量,體現公共交通為主、建步行區街的理念。

  有專家認為,哈爾濱西客站地區不僅有高速鐵路通過的客運站,未來還將有冰城地鐵四號線、五號線及一號支線通過,將產生巨大的物流和人流量,人口聚集比普通城區更加密集。經測算,哈西客站地區可容納的居民最高密度可達60萬人,即使是低密度也要超過30萬人。因此,應建立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城區發展體系。

  專家建議,冰城是一座著名的鐵路城市,可以在新區恢復和發展有軌電車。發展有軌電車是寒冷地區較好的選擇,既環保又節能,有軌電車可以和地鐵、『高鐵』結合起來,快速疏散中心區的人流。

  暢想三回歸『東方小巴黎』,建5分鍾步行區

  沿續冰城固有的文脈,在尊重地方背景的基礎上,結合現代與歷史,專家提出了在冰城打造『新城市主義』的理念。冰城是一個有著巴洛克文化的花園城市,而如今國際上對於新區的開發,以小別墅建設為特色的美國漫游式生活,已不適合現代人的需求,回歸於歐洲歷史上的街區模式成為最新選擇。

  有專家建議,在新區建設中建設緊湊的鄰裡、街區式布局及步行模式。在功能完整的社區中,居民從家門口出發,5分鍾內便可到達綠地、公園或是商服,基本滿足日常生活需求,如果到大型購物中心,或是就醫,也僅需要10分鍾至15分鍾。

  暢想四打造『北方楊浦』

  松北區以行政中心為優勢,群力新區建CBD特色寒帶水鄉,與此相區別,哈爾濱西客站地區緊鄰學府路各高校,匯聚了科研和智力資源。因此,設計專家們不約而同地將科研主題匯入了哈西客站地區建設的功能定位。

  有專家建議,哈西客站地區的主要功能不僅是交通的門戶,更應成為服務的門戶,而且是對外提供科研服務的門戶。這裡應成為『國際交流中心』,利用周邊智力資源打造冰城『智府』和『北方楊浦』,未來,這個得天獨厚的區域科技交流平臺,更將成為東北亞科研交流共享平臺,至少匯集東北三省60%以上的科技研發總部。

  應在新區非中心區建大型體育場館;建設公共開放式公園;應在新區建設標志性建築;應充分利用新區豐富的工業遺產……在關於哈爾濱西客站未來發展新景的暢想中,我們期待著:哈西客站地區打造冰城新形象。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