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6日訊 本報去年曾對高寒補貼(御寒津貼)的相關情況進行報道,市民對此十分關注,希望能夠把這項政策落實好,讓更多的人享受到這項待遇。在省政協十屆二次會議上,民盟省委的建議再次將關注點指向我省的高寒補貼。
現狀:部分人群享受不到補貼
元旦過後,哈市港務局的退休工人牟大娘的工資卡裡多出了135元錢,一問纔知道,是補了三個月的御寒津貼,每月45元錢。像牟大娘這樣拿到三個月高寒補貼的退休人員,全省共有248萬人,其中哈市有40萬人。
據記者了解,十幾年前,哈市乃至黑龍江省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都能領到每人每月45元錢的御寒津貼,這筆費用被老百姓簡稱為高寒費,但是一些效益不好的企業後來就不再發這筆錢了。而按照當時的政策要求,機關事業單位的御寒津貼由財政負擔,隨工資一同發放。企業的御寒津貼由企業視自身經濟效益決定是否發放。因此,由於部分企業效益不佳,一些職工和退休人員沒有享受到此項待遇。此外,個體業戶、私營企業工作人員和無職業人員等也沒有享受到這項待遇。
建議:提高補貼標准擴大補貼范圍
在省政協十屆二次會議上,民盟省委建議提高我省的高寒補貼標准。
民盟省委認為,我省是我國最北部的一個省份,冬季漫長,大約有半年的采暖期,和南方相比,需要自行出資購置御寒用品的費用無形之中增加了一大塊。目前我省的高寒補貼只有每月40多元,而且還是十幾年前制定的標准,早就不合時宜了。因此建議適當提高我省高寒補貼標准,減輕乃至卸掉高寒帶來的額外經濟壓力。
省政協委員劉家濱提出,如果高寒補貼只能讓部分人得到實惠,就失去了高寒補貼存在的意義,因此,在提高額度的同時,擴大覆蓋面,讓高寒補貼成為更多龍江居民享有的福利,纔能達到高寒補貼給龍江百姓送來溫暖的目的。不過,我省財力有限,這樣的福利政策應該由省裡向國家申請熱費專項補貼。
劉家濱委員建議,要想讓高寒補貼成為所有龍江百姓的福利,最便捷的途徑就是通過國家財政直補熱費的方式降低居民采暖費的標准,從而減少每位用熱居民的熱費支出。再有,我省是資源大省,煤熱聯動機制的實施要慎重,應該讓龍江的煤炭資源為龍江百姓謀福利,采取設立『熱煤定額指標』的方式減少供熱企業的燃煤支出,從而達到熱費穩中有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