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2日訊 記者昨天從省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目前金融危機對黑龍江省就業的影響已逐步顯現,近日黑龍江省出臺了實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進一步穩定就業局勢的意見,推出諸多舉措,減輕企業負擔,保就業、保民生、促穩定。
據介紹,金融危機對黑龍江省就業帶來的影響主要表現為:新增就業崗位難度加大,部分行業的勞動力需求出現減緩跡象;受企業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昇值和資本市場萎靡等多重因素的制約,部分勞動密集型企業、出口加工型企業經營困難加劇,直接減少了對勞動力的需求;經濟發達省份企業崗位需求量減少,農民工提前返鄉增多;就業困難群體增加,尤其是大中專畢業生就業難度進一步加大。
據不完全統計,由於南方企業裁員,導致黑龍江省農民工返鄉的人員近十萬人,這些人員回流後都面臨重新就業,加之沈淀多年的下崗職工、未就業大中專畢業生、農村富餘轉移人員,今年的崗位需求遠大於往年,就業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與之相關的社會保險工作也面臨較大困難。
據介紹,黑龍江省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中盡可能接收農村勞動力就業,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還對現有的積極就業政策體系進行了延伸、拓展,提出了一些新的扶持措施,提高了政策的含金量,如減輕企業負擔、增加崗位需求、實施社保補貼等實實在在的舉措。
實行優惠政策減輕企業負擔
五緩:在確保年度內社會保險待遇按時足額支付、社會保險基金不出現缺口的前提下,暫時無力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困難企業經審核批准後,可緩繳五項社會保險費,緩繳執行期為2009年之內,緩繳期限最長不超過6個月,緩繳期間免收滯納金。
四減:在確保參保人員社會保險待遇水平不降低、保證社會保險制度平穩運行、保持基金平衡、基金不出現缺口的前提下,可在2009年之內適當降低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的費率。
三補:即使用失業保險基金為困難企業穩定崗位支付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以及使用就業專項資金對困難企業開展職工在崗培訓給予補貼,補貼執行期為2009年之內,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6個月。
兩協商:即困難企業不得不進行經濟性裁員時,對確實無力一次性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在企業與工會或職工雙方依法平等協商一致的基礎上,可簽訂分期支付或以其他方式支付經濟補償的協議。
吸納超百人就業可貸款百萬
為進一步鼓勵企業穩定崗位不減員,並能更多地吸納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對吸納就業困難人員超過50人的企業,給予50萬元擔保貸款;吸納就業困難人員超過100人的企業,給予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的擔保貸款。
公益性崗位優先安置困難人員
加強援助措施,實現困難群體的穩定就業,社區開發的公益性崗位和機關事業單位非列入編制的工勤崗位,要優先安排符合崗位要求的就業困難人員。
靈活就業人員延長社保補貼
對2009年享受社會保險補貼政策期滿、仍未能實現穩定就業的靈活就業人員,可根據實際情況將其社會保險補貼政策一次性延長,期限最長不超過一年。
信用好可二次申請小額貸款
自謀職業、自主創業、登記失業人員、大中專畢業生和返鄉創業的人員申請小額擔保貸款的,根據經營項目和個人信用狀況、還貸能力等情況,適當提高小額擔保貸款額度。
對已經享受小額擔保貸款扶持,且誠信經營、信用記錄好、貸款按期歸還、貸款使用效果好的自謀職業、自主創業人員,可准予再次申請小額擔保貸款。
對自謀職業的登記失業人員,可將其應領取的失業保險金一次性發放給本人,有條件的地區要設立並多渠道籌集創業投資引導基金。
組織實施特別職業培訓計劃
經認定的困難企業,組織在崗職工開展技能提昇、轉業轉崗等方面的職業培訓,提昇職工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為企業發展做准備。
組織城鄉初高中畢業生參加6至12個月的勞動預備制培訓;組織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參加3至6個月的再就業培訓;組織失去工作的農民工參加實用技能培訓;組織高校畢業生參加職業資格培訓和創業培訓;對已享受免費培訓仍未就業的人員,可再次提供免費培訓。
失業保險金可一次性發放
各地在確保失業保險金按時發放的前提下,對自謀職業的登記失業人員,可將其應領取的失業保險金一次性發給本人。可將失業保險金用於自謀職業登記失業人員的小額擔保貸款的擔保金,現已使用再就業補助資金用於小額擔保貸款擔保基金的,可用失業保險基金置換。
確保零就業家庭至少一人就業
建立健全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長效機制,確保零就業家庭至少一人實現穩定就業,確保零就業家庭基本生活得到改善。
自主創業畢業生給一年補貼
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對於家庭困難並進行失業登記的畢業生和零就業家庭中的未就業畢業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及時就業援助,確保年內就業。對到中小企業和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給予一年的社會保險補貼。
就業失業登記制度全省統一
在全省實行統一的就業和失業登記制度,加強失業人員和就業人員統計信息管理,做好職業供求信息的分析發布工作。
疏解久未就業人員焦慮心理
在當前金融危機非常時期及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部分勞動者尤其是久未就業的下崗職工、大中專畢業生和回流農民工,可能會出現緊張、焦慮情緒,各級就業服務機構工作人員要通過職業分析、崗位推薦、心理疏導等工作,幫助他們化解因就業壓力帶來的負面情緒,以積極心態面對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