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2日訊 7項指標,113項測評內容,290個測評項目,覆蓋了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在日前結束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大會上,哈爾濱以其獨特的城市魅力通過近似苛求的考評,再次躋身全國創建文明工作先進城市(以下簡稱『創城』)之列。3年的苦心經營、3年的細心澆灌,冰城的文明之花已愈開愈盛。
二度躋身:追求文明的腳步始終如一
回首來路,2005年,哈爾濱市首度榮獲『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榮譽稱號以後,哈市市委、市政府始終把創建文明城市抓在手上。把創建文明城市看作是造福人民的『民心工程』,而不是轟轟烈烈做給人看的『政績工程』。為了能夠把創建工作落到實處,哈爾濱市把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納入市委、市政府工作日程,寫入市委全會和政府工作報告,用制度來保證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並把創建工作的具體任務分解到了70多個重點部門和單位,做到了層層有指標,級級抓落實。使全市創建文明行業的覆蓋面達到100%;創建文明單位的覆蓋面達到95%以上。而且,哈爾濱市每年都撥付專門經費,用於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為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創城』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來,哈市財政全口徑累計投入資金4.2億元。
城市魅力:更在於後天的塑造和呵護
風景旖旎的太陽島、歐陸風情盡顯的中央大街……近年來,哈市在創建文明城市工作中,始終堅持民生優先的原則,積極圍繞改善群眾生活環境,提高群眾生活質量這個主題,不斷加大城市建設管理力度,城市品位和檔次不斷提昇。
集中力量建設了松北大道、文昌和興立交橋、中央大街友誼路人行地下通道等一批路橋重點工程。建設了磨盤山水庫供水工程、集中供熱工程等一批重點環保工程。改造建設了中央大街、太陽島風景區、索菲亞街區等一批彰顯城市魅力的特色景觀。在舊城區改造中,哈爾濱市委、市政府既注重打造亮點,更注重關注民生。實施了『好民居』計劃,增加廉租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供給量,為人均住房使用面積8平方米以下的廉租住戶解決住房困難。2008年,哈市全面啟動主城區棚戶區改造工作,爭取用三年時間,集中改造主城區內85片棚戶區,改造拆遷房屋建築面積530萬平方米,為8萬餘戶棚戶區居民一次性解決住房難題。除此之外,2008年,哈市以迎接大冬會為契機,開展了以治髒、治亂、治差為重點,加快推進8大類31個方面大冬會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改造任務,全面加強城鄉環境清理。據統計,從2000年開始,哈市已連續9年對4849個舊有庭院開展大規模改造,目前,已完成3599個,明後兩年對剩餘的1250個舊有庭院進行改造,屆時,哈爾濱市所有庭院都將變成景觀庭院。
內外兼修:文明的根基在於市民
『無痰跡社區』、『無痰跡庭院』、『無痰跡公交』……為進一步推進『迎大冬會、做文明市民、創建文明城市』活動,哈市2008年11月30日在全市開展『無痰跡』街路、廣場、公園的創建活動。活動一經開啟,得到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在學校、在社區、在企事業單位……看似一個小小的活動,卻引發空前的轟動效應,這讓我們看到了一座城市的凝聚力。
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一個城市如此,一個年輕的城市更是如此。2007年,哈爾濱市對城區市民公共場所文明行為素質進行了調查測評,有92.6%的群眾對爭創全國文明城市表示認可和擁護。而哈爾濱市更是把這種政府責任和人民的信任化作更為具體的實際行動。據了解,幾年來,哈市相繼開展了『迎大冬會、克服身邊陋習』、『迎大冬會,評選哈爾濱人十大美德』、『公開征集十大交通陋習』討論活動、『無痰跡』活動、『治理白色污染、清潔城市環境』專項行動等活動,最大限度地動員和吸引廣大市民參與到創建活動中來,為『創城』工作注入了勃勃的生機與活力。如今,『書香哈爾濱』、『誠信哈爾濱』、『平安哈爾濱』、『開放哈爾濱』、『活力哈爾濱』、『和諧哈爾濱』、『文明哈爾濱』、『綠色哈爾濱』的魅力日益彰顯。
在創建中感悟文明、理解文明、踐行文明,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文明素質。漫步大街小巷,人們熱忱好客;走進機關企業,黨員乾部嚴肅認真,愛崗敬業;來到菁菁校園,未成年人健康向上,朝氣蓬勃……還有李慶長、戰勝軍、劉兆濱等眾多『感動冰城』的一個個名字、一個個故事,感動著哈爾濱。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後,哈市連夜組建派出搶險救災隊伍,及時將救災款物源源不斷送往災區,展現了哈爾濱市民的良好道德風尚,也傳播了哈爾濱市的文明之風。
創建永無止境。日前,哈爾濱又起草制定了《哈爾濱市2009——2011創建文明城市規劃》,進一步明確創建工作的目標和任務。用創建文明城市促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諧社會建設,哈爾濱,作為全省振興老工業基地和『努力快發展,全面建小康』的龍頭,正信心滿懷,闊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