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部分省直單位推出障科學發展舉措
2009-02-03 13:57:09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3日訊 自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以來,各部門各單位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密切聯系各自實際,突出實踐特色,堅持邊查邊改,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體制機制、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積極采取服務和保障全省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新舉措。

  省紀委在四個方面形成服務和保障科學發展共識。一是服務和保障科學發展的理念要進一步強化。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和廣大紀檢監察乾部服務和保障科學發展還沒有形成系統的理念,比較偏重於監督檢查和紀律懲處,前瞻式服務、治本性保障、科學化促進的理念有待於進一步確立。要把服務、保障、促進科學發展作為反腐倡廉建設的根本理念,作為履行職責、開展工作的靈魂,力求用理念的強化推動服務的提高。二是服務和保障科學發展的職能要進一步整合。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履行職能方面還存在停留宏觀層面、微觀科學化尚未實現的問題。要積極推進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加強紀檢監察資源和職能整合。要對紀檢監察機關內設機構進行科學整合,增強履行職能的協調性和科學性。三是服務和保障科學發展的方法要進一步創新。紀檢監察機關在服務和保障科學發展上存在著切入點不夠准、破解難題辦法不夠多等問題。應堅持用辯證的觀點、統籌的方式,把學習實踐活動的成效轉化為推動紀檢監察創新發展的強大動力。要科學設計工作思路,科學安排目標任務,科學選擇途徑辦法,科學制定保障措施,確保工作紮實推進。四是服務和保障科學發展的乾部隊伍結構要進一步優化。廣大紀檢監察乾部工作能力、業務素質、工作作風等方面還存在與形勢發展不完全適應的問題。要加強乾部隊伍專業化建設,探索試行持證上崗、資格准入制度;加強乾部隊伍制度化建設,堅持健全制度和制度創新有機統一,重視優秀乾部培養選拔和使用,通過科學管理來保障隊伍素質的優化;加強作風建設,健全完善服務保障科學發展的措施辦法,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省財政廳采取五項措施積極支持擴大內需項目建設。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健全管理制度。按照國家擴大內需資金監督管理有關要求,加強組織領導,研究制定政策,督促資金撥付,落實配套資金,強化監督管理。制定下發了《黑龍江省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資金監督管理辦法》。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撥付資金。對國家安排的大中型項目,根據省發改委的投資計劃,在3個工作日內下達到項目所在市縣財政或省直有關部門;對於國家采取專項投資模式砍塊下達的小型項目資金,根據國家投資計劃和財政部切塊下達的指標,配合省發改委和行業管理部門按照國家規定原則、補助標准,盡快確定資金分配計劃,力爭在國家投資計劃下發後10日內落實到具體項目。三是拓寬融資渠道,落實配套資金。一方面通過調整支出結構,壓縮基本支出,整合現有各種專項資金,充分利用土地出讓收益、各類規費等收入,落實好配套資金;另一方面,創新工作思路,拓寬融資渠道,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擴大資本市場融資力度,加強財政手段與金融手段的配合,積極開展財銀合作,搭建和完善投融資平臺,引進戰略投資伙伴,使有限的財政資金疏通更多的融資渠道,帶動更大規模的社會資金投向拉動內需項目。四是嚴格預算管理,發揮資金使用效益。認真履行資金分配、撥付的各項審批制度。國債資金要實行專戶管理,必須將中央安排、省級配套和地方政府配套資金集中到本級財政國庫指定賬戶統一管理,實行單獨記賬,專賬核算,專款專用,確保資金用於國家下達的拉動內需項目。同時,要建立拉動內需項目績效評價體系,對項目進行全面評價,確保國家擴大內需資金有效發揮作用。五是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確保資金專款專用。建立資金撥付、使用以及配套資金落實情況定期通報制度,督促省直各單位、各市縣財政部門每周報送拉動內需項目資金到位、撥付和使用情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建立聯動監督機制,把監督檢查貫穿於資金籌集、分配、撥付、使用全過程。

  省工商局通過四種途徑積極開展合同幫農工作。一是完善了合同幫農工作機制。全省各級工商部門已建立幫農服務站、維權站、聯絡站、指導站931個。建立健全推進合同幫農制度、工作規范、涉農合同爭議行政調解規范等制度68項,初步形成了一整套合同幫農的制度體系,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二是開展送法下鄉活動。全省各級工商部門以提高涉農企業和農民的合同法律意識為目標,深入農村開展普法知識講座123次,開展合同簽訂、履行、違約責任等方面的諮詢2410次,發放《合同法》、《物權法》、《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等資料6.8萬份。三是積極支持訂單農業的發展。不斷延伸合同監管服務領域,大力支持龍頭加工企業和骨乾企業的發展,引導農產品加工向貿、工、農一體化發展,引導企業、農戶與市場對接,大力推廣『公司+農戶』經營模式,通過訂單助農富農。四是規范涉農合同文本。針對農業訂單普遍存在的合同要素不全、語言表述不夠准確、合同內容不夠規范、權利義務不對等和條款不公平、不合理等問題,制定和推廣使用涉農合同示范文本。目前,全省共制定涉農合同文本1275份,指導簽約各類農業訂單23.9萬份。

  省政府法制辦以清理道路檢查站為契機優化經濟發展環境。針對我省道路檢查站存在的布局不盡合理、檢查站設置過密、存在重復檢查現象等影響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省政府法制辦會同省治理公路『三亂』辦、省公安廳、省林業廳、省農墾總局、省森工總局等部門,先後對分布在全省國、省級公路乾線以及部分縣、鄉級公路上的各類道路檢查站進行了實地勘查,本著合理布局、彌補盲區、避免重復、職能全面的原則,對不符合設置要求的道路檢查站進行了清理。清理後道路檢查站總數比原來減少了17.9%。並以此為契機,提出『四必須』的要求,加強了對檢查站和道路執法人員的規范管理及其執法行為的監督檢查。一是所有道路檢查站必須懸掛由省政府統一制發的《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道路檢查站批准證書》;二是所有道路檢查站必須設置全省統一規格,並載有批准文號、監督舉報電話等內容的公示牌;三是所有道路執法人員必須經過考試合格後持有省政府道管辦統一制發的道路檢查證件上崗;四是對道路檢查站的管理以及對道路執法人員的監督必須持有省政府道管辦統一制發的道路督察證件。

  省糧食局開展『三下鄉』活動服務糧食購銷工作。針對當前我省糧食購銷已進入高潮,但由於受國際市場影響,大豆出現價格倒掛、農民售糧心切,爭相前往國家臨時存儲點交售的實際,省糧食局分別於12月2日、12日深入水稻主產區木蘭縣和大豆主產區克東縣昌盛鄉,與當地糧食局、鄉政府聯合開展以『政策宣傳、技術諮詢、信息服務』為主要內容的服務糧食購銷『三下鄉』活動,現場為農民排懮解難,受到了廣大農民的歡迎。參加活動的農民、糧食經紀人、農民經濟合作社和糧食經營企業代表共180多人。在活動中,一是宣傳講解了今年國家臨時存儲水稻、大豆的收購政策,讓農民做到心裡有底;二是重點宣傳了農戶安全儲糧常識,幫助農民分析了壞糧的原因,從墊底、通風、降水、乾燥、防霉、防蟲、防鼠等七個方面詳細講解水稻、大豆安全儲存措施,引導農民增強向保管要效益的意識,並介紹了農戶簡易儲糧設備,現場發放了安全科學儲糧知識宣傳單;三是對後期大豆期貨市場走勢和現貨市場行情進行了分析,指導農民要正確客觀地看待今年的大豆市場,隨時關注政策和價格走勢變化,以便掌握售糧時機;四是指導農民通過晾曬整理,提昇大豆品質等級,實現優質優價,促進增收,同時根據今年大豆市場特點,引導農民經紀人走出去,廣開渠道、拓寬銷路;五是農民熱線專家與農民現場互動,解答農民關心的問題,使農民進一步明確了國家宏觀調控糧食市場的政策取向,掌握了科學儲藏方法,減少產後損失。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