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中東鐵路沿線歷史建築追蹤:霽虹橋連接城市的記憶
2009-02-04 16:20:0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曾一智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4日訊 年前年後,記者與黑龍江文保志願者團隊成員圍繞著哈爾濱的霽虹橋進行多次拍攝調查。

  無論是風雪彌漫,還是藍天白雲,幾天的考察拍攝讓志願者們都感嘆從任何一個角度觀賞,這座有著四座方尖碑和鑲嵌飛輪鐵藝欄杆以及橋柱上獅面浮雕的大橋,都呈現出無與倫比的美麗,呈現著大師之作的經典。方尖碑上的『霽虹橋』三字為當年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劉哲所題,取《阿房宮賦》中名句『長橋臥波,未雲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中『霽虹』二字。

  記者與黑龍江文保志願者團隊成員看到,橋下三個橋拱由依次排列的兩組26根橋柱托舉,最外端的橋柱頂部分別有一個威嚴的獅面浮雕。如乘坐火車從哈站啟程前往北部線、西部線時,都能隔著車窗觀賞拍攝到這些精美的浮雕。

  5組鐵路線通過橋拱向遠方延伸,這是濱洲線和濱北線。橋柱下部有幾處抹灰層剝落,露出粗壯密實的鋼筋結構。大家在踏查中發現,霽虹橋並不是與鐵路正交,而是斜交,顯然是受地理環境的制約,因此橋柱在橋下也是斜線排列。這種情況曾給83年前的設計施工帶來多大難度,值得考究。

  記者帶著疑問采訪了多位專家學者,他們多角度、多側面地介紹了霽虹橋的歷史沿革與現狀。

  文物專家感嘆它的獨特

  中國文物學會會員、中東鐵路歷史研究專家鄭琦介紹,中東鐵路選址哈爾濱修建鐵路中心樞紐站時,在1900年就修建了一座用於車行與人行的木質跨線橋。1926年,由中東鐵路管理局工務部門著名的橋梁結構專家符拉基米爾·安德列耶維奇·巴利設計,建築師彼得·謝爾蓋耶維奇·斯維利多夫施工,這座被命名為『霽虹橋』的鋼筋混凝土的跨線橋建成。巴利對混凝土結構很有研究,今天的俄羅斯建築師對他的評價也很高。

  鄭琦說,這座橋梁在中東鐵路沿線無論從藝術風格還是建築規格上都是獨一無二的。

  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常懷生介紹,霽虹橋的設計者結構師巴利和建築師斯維利多夫是當時哈工大的教授,這座鐵路立交橋是法式風格,是哈爾濱的標志性建築。橋上橋下都經過精心設計,方尖碑、飛輪、獅面浮雕等都是精美的藝術品,也很巧妙地解決了立交橋的問題,並且很人性化,步行其上也不覺得吃力。目前國內現存的這種較古老的立交橋極為罕見。

  省文史館館員李興盛先生說,霽虹橋是哈爾濱的一個著名人文景觀,應該得到保留和保護。

  集思廣益說保護

  哈工大交通學院橋梁結構專家王永平非常明確地表示:霽虹橋是非常珍貴的歷史建築,必須原貌保留。以往曾有幾次針對霽虹橋的檢測和論證,都是在保護原貌的基礎上進行的。政府和專家的意見是一致的:保護霽虹橋。可以對它進行加固、維修。有專家指出,如果說它的存在給現今哈爾濱城市交通帶來了一些影響,可以考慮另架一座橋。如果因建城際電氣化鐵路而重建霽虹橋,那更沒有必要。因為當年的拱板比現在薄,現在已經不可能有這麼薄的拱板了。重新建造霽虹橋,橋拱的高度仍然成問題。

  哈爾濱市文物管理站站長劉雲纔表示,霽虹橋已於2007年公布為哈爾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不管它是否是危橋、是否阻礙交通,都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來實施原址原貌保護。

  哈爾濱市城鄉規劃局名城保護處一位工作人員認為,霽虹橋作為1997年公布的哈爾濱市第一批保護建築中的一類保護建築,如果涉及到城際鐵路這樣的重大工程,不管有什麼樣的施工設計方案,都要符合《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和《哈爾濱市保護建築保護街區條例》的規定,必須保持原有歷史風貌,不得損害歷史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黑龍江文保志願者團隊成員在調查結束後也在東北網上提出依法保護文物建築霽虹橋的建議。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