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5日訊 省供銷社黨組以『推動供銷社又好又快發展』為實踐載體,積極采取有力措施,堅持邊學邊查邊改,在解決影響和制約供銷社科學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上初見成效。截止目前,全省供銷社系統商品銷售總額、利潤總額再創歷史新高。
1、立足服務找差距,著力解決化肥供應保障問題。把服務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工程,保證化肥供應,滿足全省農業生產需要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學習實踐活動開始以來,省供銷社堅持以科學理論提昇經營、服務理念,圍繞保障2009年春耕生產需要,服務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工程,主動查找並研究解決化肥供應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一是加大貨源籌集力度。針對目前市場化肥產品價格急劇下跌、廠家紛紛減產、經銷商不敢進貨的實際,積極與生產廠家協調,籌備化肥貨源,穩定市場價格,確保滿足今春農業生產需要。目前,倍豐農資集團到貨量已超過60萬噸,其餘貨源也正在加緊籌備中。二是拓寬農資配送服務區域。在已建立41個配送中心的基礎上,又在綏化、龍江、富錦三地設立輻射面較廣、配送能力較高的大型現代農資配送中心,努力減少經營環節,降低運營成本,實現讓利於農民。三是積極提供技術服務。依托經營網絡,為農民提供免費測土配方施肥、農業實用技術指導等多種科技服務,提高農民生產技術,降低生產成本,減少農民種田支出。四是努力打造誠信品牌。嚴格控制進貨、生產、儲存、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強化監督管理力度,完善農資質量保障體系,為農民提供放心可靠優質的農資商品。
2、揚長避短挖潛力,著力解決農副產品經營發展問題。針對供銷社系統發展不均衡、業務經營不協調等重點問題,將工作重心放在加快農副產品經營發展上,力爭把我省優質農副產品資源優勢轉化為國內外市場上的份額優勢,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產、農村經濟繁榮。以『寒地黑土』品牌為依托,投資5000萬元組建了『黑龍江寒地黑土農業物產集團有限公司』,並以之為帶動,進一步整合全省優質農副產品,挖掘增值潛力,開拓銷售渠道,努力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實現助農增收。特別是在『第六屆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寒地黑土農業物產集團設立專櫃集中展示了『寒地黑土』大品牌下的500多個農副產品,引起廣泛關注,迅速被中央和地方許多媒體報道。目前,該公司吸引了大批企業和個人來哈考察,協商合作事宜,並即將在上海設立專門銷售機構和網點,發展前景看好,有望成為全省農副產品品牌化、規模化、標准化經營的龍頭。
3、強化監管保增值,著力解決資產流失問題。針對供銷社整體資產存量少、流失加快、保護形勢嚴峻的狀況,明確提出『賣資產就是敗家』的社有資產保護理念,進一步強化了對資產監管工作的指導力度。主要領導親自組織開展調研,深入各地供銷社具體指導,同當地黨政領導積極協調,尋求理解、支持和保護,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資產被隨意劃撥、變賣的問題。在省社的推動下,全系統在加強社有資產保護、留住用好供銷社發展基礎上形成高度共識,各級供銷社紛紛著手開展清產核資,加強對資產經營、處置的管理,切實杜絕資產流失,並通過引資、招商、合作等方式,對閑置和低水平運營資產進行初步開發,挖掘資產利用潛力,提昇運營質量,努力實現社有資產增值、經營收入增加、整體形象提昇。
4、深化改革激活力,著力解決體制機制問題。針對不同類別、不同狀況的省社直屬企業,進一步加快了改革步伐,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將慶豐集團從倍豐集團中分離出來,納入省社直管企業行列,合理調整省農資公司、倍豐集團、慶豐集團的法人和監管,進一步理順了三個公司之間的關系,明確了這些支柱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對省畜產公司進行改制,建立黑龍江龍牧畜產有限責任公司,實現了業務、人員的平穩過渡,建立起適應市場競爭和未來發展的新體制、新機制;借助國有企業廠辦大集體改革契機,推進原日雜公司大集體改革,妥善安置職工,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停產;將鐵力、尚志、五常三個棉花庫納入省社直管,理順管理體制,並為省紡織品公司下步改革奠定基礎。目前,省社直屬企業呈現出良好的穩定態勢和發展前景,進一步夯實了全省供銷社系統科學發展的基礎。
5、夯實基礎促發展,著力解決班子和隊伍建設問題。一是針對領導班子抓落實不夠深入、與基層聯系不夠緊密、部分重點工作推進緩慢的問題,制定了省社領導班子成員聯系市地供銷社、領導班子分工負責等工作制度,並就農資供應、專業社發展、新網工程建設等重點任務分解細化,抓好工作落實的跟蹤問效。二是針對優秀人纔匱乏、乾部隊伍建設薄弱的問題,著手制定對不同年齡、類別、崗位乾部的教育培訓計劃,加強對乾部的教育培訓。同時,面向系統內外吸引優秀人纔,充實到新老企業中,為加快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纔保障。三是針對部分直屬企業負責人乾勁不足、積極性不高、責任感不強的問題,著手對原有的省社全資、控股、參股企業考評預算制度進行改革完善,激發企業負責人乾事創業、推動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四是針對部分乾部中存在的工作漂浮、求真務實作風不強、開拓進取意識不足的問題,切實加強教育和引導,著力樹立『三種風氣』,即求真務實的風氣,提倡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崇尚實乾,杜絕假大空和形式主義;比能力、比貢獻的風氣,把能力和實績作為評價乾部的最重要標准,促進廣大乾部職工為供銷事業發展貢獻力量;講大局、講協作的風氣,牢固省社一盤棋思想,樹立為省社大局通力協作、不計得失、無私奉獻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