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6日訊 省委黨史研究室始終把解決突出問題、強化自身素質、提高科研水平、服務科學發展作為學習實踐活動的著力點,立足實際,采取措施,主動整改,充分發揮服務中心、以史育人作用。
1、針對服務省委中心工作作用發揮不夠充分的問題,積極抓好《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期黨史工作的意見》的落實。認真分析了黨史工作在圍繞中心、服務發展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特別是當前黨史工作與省委的工作大局結合的還不夠緊密,資政研究還沒形成有份量的成果,在黨委工作大局中的資政鑒政作用還沒有完全體現出來的問題,確定了以貫徹落實省委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期黨史工作的意見》為切入點,通過深入基層調研、督辦、指導等途徑,推進各項任務的落實,進一步解決好機構、人員、經費、乾部培養使用等重點問題,切實加強對《意見》落實情況的跟蹤問效工作,充分發揮黨史資政育人作用,提高黨史工作服務大局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的工作思路。一是充分發揮黨史工作部門的優勢,通過回顧發展歷程,總結歷史經驗,揭示發展規律,起到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獨特作用,更好地為龍江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服務。二是切實找准歷史與現實結合的切入點,把黨史資料征編、黨史研究、黨史宣傳教育、黨史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紀念、黨史遺址遺跡保護利用等各項工作與省委中心工作緊密聯系起來,使黨史各方面的工作都能為黨的中心工作服務。三是密切關注現實,探索黨史工作資政的新途徑,進一步完善執政紀要課題,確定資政專題,形成更多有分量、參考作用強的資政成果,更好地為省委的科學決策提供歷史借鑒。
2、針對黨史研究人員綜合素質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積極加強黨史乾部隊伍建設。結合黨史研究隊伍缺少專家型人纔,特別是在黑龍江地方黨史研究領域中有影響的黨史專家更是少之又少,一些年輕同志理論功底、綜合分析能力和研究水平還不完全適應新形勢新任務需要的問題,從建立健全黨史乾部培養教育制度入手,采取有效方式,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培訓工作。每年舉辦全省黨史乾部業務培訓班或專題研討會,並按計劃參加中央黨史研究室舉辦的各類培訓;邀請專家、離退休老同志進行傳幫帶,為黨史乾部尤其是年輕同志盡快成長搭建平臺;有計劃地參加黨校舉辦的培訓班,組織人員到省外學習調研,為黨史乾部豐富知識、開拓視野、增長纔乾提供條件。同時,注重加強對乾部的實踐鍛煉,以完成各項科研任務為重點,不斷提高研究人員的業務素質。組織研究力量加強黨史正本一、二卷本的編研力度,搞好紀念改革開放30年系列叢書和建國60周年重要課題研究、編纂,搞好重大黨史事件和重要黨史人物紀念活動,審定出版東北抗聯史和抗戰調研課題,力求在給課題、壓擔子的實踐中,在以老帶新、相互促進、共同研究的過程中,不斷提高研究人員理論思維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編撰研究水平,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黨史乾部立足本職、早出成果、有所建樹、全面發展。
3、針對黨史工作社會感召力不夠強的問題,積極拓寬黨史宣傳教育領域。根據形勢任務的新要求和宣傳對象、傳播條件的新變化,在依托電視、廣播、報紙等宣傳媒體的基礎上,進一步把信息網絡等現代傳媒手段用於黨史宣傳領域,努力實現黨史宣傳工作的網絡化、現代化。要利用兩年時間,省及市(地)縣黨史部門建立黨史網站(網頁)並適時開通,要求各級黨史部門積極參與革命遺址、遺跡普查、保護、利用和紅色旅游指導工作,結合發展紅色旅游,進一步建立健全黨史教育基地。進一步提高《世紀橋》雜志辦刊質量,著力擴大發行量,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使其成為黨史宣傳和黨史成果轉化的重要陣地。
4、針對各項規章制度不夠完善的問題,積極加大制度建設力度。在認真抓好現行的崗位責任制、目標責任制和機關各項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和督促檢查的同時,為進一步激發和保護黨史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根據工作實際,著手研究建立健全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和各種激勵機制。主要建立和完善兩年評選一次全省黨史工作先進單位、先進個人,五年評選一次全省黨史優秀成果的制度;積極探索黨史研究力量整合的有效辦法,借助黨校、高校等其他部門的研究力量,發揮黨史戰線老專家、老同志和基層黨史部門的作用,注重整合社會力量,實行開門辦史;將科研成果和工作業績作為乾部考核和選拔任用的重要條件,努力實現『既出成果,又出人纔』的目標,為黨史事業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提供制度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