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新華網]帽兒山印象:高校承辦大賽有待『修煉經驗』
2009-02-19 19:51:23 來源:新華網  作者:王昊飛 岳東興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網黑龍江帽兒山2月19日體育專電 偏安一隅地作為第三賽區,這裡遠沒有哈爾濱、亞布力一般絢麗多彩、熱鬧喧囂,但這裡畢竟是傾哈爾濱體育學院全校師生之力的心血結晶,帽兒山賽區的『象牙塔風』還原了大冬會青春與朝氣的本貌,但亦暴露出高校承辦國際高水平大賽的『修煉不足』。

  清晨8時30分,開往運動員村的班車從東北林業大學賓館出發。由於報名進駐此地的記者較少,所以賽區未設媒體班車,記者們只能與裁判員、志願者同擠人滿為患的大巴。不止是大巴,連賽區新聞記者工作室都要『兼職』充當新聞發布會廳、志願者會議室和裁判員會議室。

  賓館距運動員村大概30分鍾車程,一路上農捨稀少、白雪皚皚,見不到被哈爾濱人稱為『倉買』的超市,農家飯莊亦寥寥無幾。雖然同為本屆大冬會雪上賽區,但與張燈結彩、商家林立的『彩色亞布力』相比,帽兒山賽區的色彩要相對朴實得多,山路兩側插著的粉色皺紋紙花束是僅有的點綴。

  但帽兒山人民是熱情好客的,要不是一部國產動畫片《帽兒山上的鬼子兵》,恐怕外省人很少聽說過這個距哈爾濱80公裡開外的依山小鎮。哈爾濱體育學院的師生更是熱情的,在服務接待工作中他們總是面帶微笑、有求必應。該賽區由哈爾濱體育學院第二教學區承辦,耗資2億元打造,服務工作幾乎傾全校之力,老師、學生、校工500多人分據各個崗位部門,每天忙得不可開交。

  在該校區擔任團委書記的張海濱是一名工作乾練的小伙子,從大年初二起便再沒回過哈爾濱老家,緊鑼密鼓地在賽區新聞中心忙活了半個多月的他,幾乎被這幾天接踵而來的『麻煩』搞得焦頭爛額:新聞中心的網絡時斷時續、為媒體提供的必要資料未能配齊、班車發車時間始終不能按表運行、與其他部門溝通不能形成效率進而導致與媒體脫節……

  午餐問題同樣一度困擾著媒體服務中心主任於曉陽。由於組委會並未給外埠記者提供運動員村的餐券,使記者們在雪地中工作了一上午之後,只能飢腸轆轆地將下午的采訪任務完成,纔能返回賓館吃晚餐,因為賓館的午餐時間到下午2點就結束了。同時,由於賓館一度不能確保每個房間都能配給一條寬帶線,使得記者們只能選擇在運動員村趕稿。

  目前,於曉陽已積極就午餐問題進行解決,雖然拿不到運動員村餐券,但她積極地與組委會聯系,並承諾不日內將增加茶歇--至少包括方便面、水果、咖啡。同時,賽區服務人員針對班車、資料、網絡等問題也表達了歉意,並積極配合解決。

  采訪中,許多志願者、工作人員表示,承辦大冬會顯然不像省內甚至國內的校際運動會那麼簡單,許多臨時發生的情況和來賓提出的需求令他們猝不及防,他們每天都很辛苦地忙碌在自己的崗位上,但是總有一些不足的細節稀釋了他們的成就感。究其原因,是高校承辦國際大賽的經驗不足。

  這裡服務態度堪比北京奧運會的志願者隊伍,這裡有亞洲第一條4人吊椅、6人吊廂的混合式全自動拖滑索道,這裡有國際水准、國內罕見的U形槽以及單板爭霸賽道,雖然這裡的人氣、氛圍、賽時熱度不及哈爾濱、亞布力兩大賽區,但這畢竟是莘莘學子用純潔與夢想布置的天地,我們有理由對這裡的小紕漏持以更多的包容。

  或許2009年的春天,帽兒山賽區是寂寥的,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它的未來是熱鬧而斑斕的。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