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1日訊 謝爾蓋、托馬斯、高太平和康妮分別來自俄羅斯、塞拉利昂、印度等國家,他們在哈爾濱的身份是黑大國際文化教育學院的留學生。大冬會期間,他們的身影活躍在哈爾濱大運村內的中國文化體驗區內,是語言志願者,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20日,當記者和他們近距離接觸時,深深為他們的愛心和嫻熟的漢語所折服。
安靜的謝爾蓋與活躍的托馬斯
謝爾蓋給記者的第一印象是安靜。金絲邊眼鏡、西服革履,靜靜地坐在沙發上,看著電腦上的文件。『我是負責漢語和俄語互譯工作的。』謝爾蓋的漢語不帶有一絲生硬,如果不是大鼻子和白皮膚的外表,僅憑聲音,人們會把他當成是哈爾濱人。
和謝爾蓋不同,黑人朋友托馬斯穿了一身英格蘭足球隊的黑色隊服,看上去黑塔一樣,很生猛。不過,不笑不說話的托馬斯是個很活躍的大男孩。記者了解到,他是獲得中國政府的獎學金來學習漢語的。而在此之前,他是塞拉利昂一家體育報紙的記者,報道足球、拳擊和板球。
雖然已經遠離了自己的國家,但托馬斯仍然為家鄉的報紙供稿。『我什麼都寫,我寫這裡的雪,寫發生在東北的趣事,介紹哈爾濱的經濟,這兩天我還寫了大冬會的故事。我要讓非洲人民知道中國還有一個哈爾濱!』
細心高太平和可愛的康妮
戴著耳釘的小伙子高太平是位印度朋友。高太平在印度上大學時主修歷史,他在學習中對中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在印度學了兩年漢語後,2007年他來到黑龍江大學學習。
康妮來自非洲,是個秀氣的小姑娘。兩年的留學生涯讓康妮的氣質中平添了中國姑娘的含蓄,但這使她更有人緣。經常有各國運動員問:『康妮在哪裡?』
語言服務傳遞中國情
看到記者采訪,4位外國志願者的帶隊老師張利紅說:『你很幸運,難得他們4位今天都在,不過他們有工作,要采訪的話最好爭得他們本人同意,這4位對志願者的服務工作不僅敬業負責,而且熱情很高,每天在這裡要從9時工作到21時。』
正說著,中國文化體驗區來了4位美國運動員。『我們想擁有一個中文名字。』來客開門見山,高太平和康妮將他們讓到沙發上。高太平通過與4位運動員交流,將他們的英文名字寫在粉色的紙上。
『我的名字叫沈戴維。』美國小伙剛標准地說出自己的中文名字,托馬斯立即上前給了他一個結實的擁抱,並用漢語說:『兄弟,你真棒!』高太平幫著其他三位美國冰球運動員做好了中英文的翻譯,並一一在紙上寫好了他們的中文名字:張傑明、何健、普喬丹。細心的高太平又幫著標注上了漢語拼音。張傑明和伙伴高興地走了。臨走還沒忘說一句:『我叫張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