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1日訊 26歲的董鵬程是濱纔學校的業餘日語老師,也是校團委的一名乾事,大冬會召開前,他一口氣報名參加了三個志願服務點,『下班』後他還有份很重要的工作,去社區戴上藍袖標,擔當治安巡邏員。一天8個半小時的志願服務,讓董鵬程成了其他志願者眼中的志願服務『達人』。
20日,記者全程跟隨董鵬程,體驗了他一天的志願服務。
7時50分:
第一個到達志願服務崗
董鵬程家住學府花園,到第一個服務的理工大學公交站臺文明候車志願服務崗步行需要20分鍾。7時50分,他先到哈西派出所取出了前一天寄存在這裡的志願者服裝和小旗,然後到了崗上。隨後,其他志願者陸續到齊,志願服務也隨即展開。一輛104路公交車停靠過來,董鵬程立即跑上前站到前門口:『請大家自覺排隊,不要擁擠,禮讓乘車!』『腳下路滑,大家小心。』乘客們全部安全地上了車,董鵬程揮動小旗,向司機師傅點頭示意:可以開車了。
1個小時裡,董鵬程跑前排跑後,臉上凍得通紅,頭上卻滲出了汗水。董鵬程的下一個崗是服裝城站臺文明候車崗,由於乘客多,這是一個重點服務崗,志願者要輪班進行長達10小時的服務。董鵬程是10時的崗,送完衣物,他還有不到1個小時的休息時間。
董鵬程說,由於沒有地方坐下休息,這段時間他通常就在服裝城門口的暖風下站著,那是最好的取暖方式。
媽媽:男孩就該多乾點
正當記者跟董鵬程一起在服裝城裡『休息』時,董鵬程的電話響了起來,媽媽來電話說要來看看他。董鵬程的第三個崗——學府四道街交通協管崗要求12時接班,而服裝城的崗正好12時下崗,董鵬程沒有吃午飯的時間,媽媽想來看看他。
9時45分,董鵬程在服裝城站臺看見了媽媽,平時媽媽工作很忙,這是第一次到崗上看望他。志願們陸續到齊,媽媽不由得多看了兩眼崗上的兩個女生:『兒子,你是男孩,多乾點,多照顧照顧女孩子。』
公交線路脫口而出
『小伙子到農大坐什麼車?』一位老大爺問董鵬程。『68路到玻璃鋼研究所,再倒21路,終點就是農業大學。』『哥,什麼車到尚志大街100號?』『100號具體在什麼位置上我不知道,但是坐83路和64路到哈一百下車,就離那裡不遠了。』
董鵬程熟記公交線路的本事是從2月1日志願者培訓那天開始的,那天共青團哈爾濱市委的老師給志願者們發了《哈爾濱第24屆大學生運動會簡明服務手冊》,上面有賽事表、列車時刻表、交通導航、應急電話等。董鵬程把應急電話一一輸入手機裡以備臨時查詢,北京等大城市的列車時刻熟記於心,在交通導航方面他更是背下了全市的百條公交線路,只要有人問就能脫口而出。
12時整,董鵬程脫下志願者服裝,交給接班的另一位志願者,一路跑向下一路口——學府四道街交通協管崗。匆匆換上這個崗的志願者服裝,拿起小旗,董鵬程又開始了第三個崗位的工作。14時下了這班崗,董鵬程就可以回家吃上午飯了,17時30分,他還將繼續他這一天的志願服務,到社區當治安巡邏員。如果單位沒有課,每天8個半小時的志願服務就成了他的主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