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哈爾濱光宇集團,國際化故事讀本續寫得越來越精彩———借力海外資本實現疾速擴張
東北網2月24日訊 15年,由幾名『下海』國企乾部創辦的小廠,發展成為擁有23家子公司及15個海外辦事機構的跨國企業集團;15年,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民營企業,成長為產品遍及全國31個省市區、打入沃達豐等世界500強企業供應鏈的中國閥控密封蓄電池行業之王……
依托在香港上市獲得的資本助益,哈爾濱光宇集團疾速擴張,將『首開內地民營企業直接到境外資本市場融資先河』的國際化故事讀本,續寫得越來越精彩。
境外上市,打通融資瓶頸
1999年11月17日10時,在哈爾濱光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基礎上重新注冊組建的光宇國際集團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光宇國際),在香港聯交所正式掛牌交易。當年的10月30日起至11月初,『光宇國際』在香港南華證券集團的保薦和包銷下,以每股1.25港幣的價格發行了9077萬股。
此前,由原哈爾濱蓄電池廠副總工程師宋殿權等幾位本地電化學專家『下海』初創的這家企業,還鮮為外界所知。盡管其固定型閥控密封鉛酸蓄電池產品經長期嘔心自主研發已獲成功,並被迅速產業化,國內市場佔有率甚至達到20%以上,但打通融資瓶頸、抓牢電池產品暢旺的市場需求進一步做大做強卻仍困難重重。『「光宇國際」的成功上市,為企業興建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發展高新技術電池產品奠定了堅實基礎。』光宇集團副總經理劉曄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說。
繼上市募集1億港元資金後,2002年8月『光宇國際』增發3500萬股,募集資金7300萬港元。一年後,迅速發展的『光宇』再次增發3400萬股,募集資金9900萬港元。至此,『光宇國際』已從香港資本市場累計募集資金高達2.75億元。
疾速擴張,鍛造『中國王』
暢通的資本渠道,使光宇集團借勢登高,新產品研發和產能、市場擴張旋即展開———
1999年11月31日,哈爾濱光宇電池有限公司成立,總投資8000萬元,引進日本等國家的先進技術,生產鋰離子電池、鎳氫電池及光宇手機電池;
2001年5月,閥控蓄電池現代化生產車間、新電池櫃車間和隔板車間相繼破土動工。建成後,閥控鉛酸蓄電池的生產能力翻了一番。
2002年初,光宇鋰離子電池、手機電池已成功實現為國內移動電話領域的知名企業大批量穩定供貨;同年6月,哈爾濱光宇電源有限公司在深圳投資建立鋰離子手機電池組裝生產線;投資4000萬元以大股東的身份控股了亞洲最大的蓄電池生產商———沈陽東北蓄電池有限公司。
從2002年至今,光宇集團自主開發的7個系列閥控鉛酸蓄電池的銷量連續位居行業榜首,銷售市場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產品市場佔有率在部分省市已超過80%,電力系統5大發電集團、全國30個省市電力公司均采用了光宇產品。
光宇集團企業及產品的國際市場聲望也越來越高。目前,對愛默生、華為、中興大唐的供應量已佔光宇產品銷量的30%。光宇還打入世界500強企業英國沃達豐的供應鏈,成為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國內規模最大、技術設備最先進的閥控密封鉛酸蓄電池生產商之一。為配合企業國際化步伐,光宇還先後設立了俄羅斯艾力克公司、俄羅斯蘭迪實業公司、俄羅斯烏法銀河公司、美國分公司、德國分公司等海外全資子公司以及英國、日本等13家海外機構。15年前還在艱難創業的民營企業,如今已一躍成為國際化、多元化的大型企業集團。
『誠然,通過境外上市,很多國內企業籌集到了發展所需要的資金,為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是,在我們看來,境外上市具有比融資更重要的意義,這就是改進公司治理,與國際慣例接軌。』光宇集團有關負責人透露,按照計劃,光宇將進一步提高企業國際化程度,目標則是成為『全球最大的蓄電池產品制造企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