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時工在教室擦燈管。

計時工在教室擦玻璃。
東北網2月27日訊 25日、26日是哈市一些中小學校的到校日。這兩天,學生們不僅要領新書本,還要打掃教室衛生,做好開學准備。可是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在教室裡打掃衛生的多數是家長和計時工。
掛窗簾、擦燈管、掃地……25日,記者在南崗區某中學看到,很多班級正在大掃除。在教室裡,一些學生或拿著掃帚或拿著抹布,一邊乾活一邊聊天,有的還在追跑打鬧。掛窗簾、擦燈管等活都由家長代勞了。『我今天是特意從單位請假來替孩子打掃衛生的。』一位學生家長說,孩子到學校打掃衛生是集體活動,不能不參加,可像擦玻璃、擦燈管這樣的活孩子在家都沒乾過,萬一摔了怎麼辦?所以她和幾位家長一起來到學校替孩子打掃衛生。
在走訪中記者發現,在一些小學裡,各班級統一請計時工來打掃衛生。記者從哈市某家政服務中心了解到,近幾日來找打掃教室計時工的人特別多,有的是學校的老師,有的是學生家長。一些小學生家長告訴記者,如今的孩子,掃地、擦地在家裡都不乾,到學校打掃衛生,即使乾也打掃不乾淨,再說掛窗簾、擦燈管的活孩子根本乾不了,出了危險怎麼辦?還不如僱人來打掃。也有一些家長認為,家長、計時工代替孩子掃除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家長周女士說,寒假裡,很多學校將乾家務列為學生的一項假期作業。開學前,學校組織學生到學校打掃衛生既可以培養孩子動手勞動的能力,又能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家長僱人代勞將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認為只要用錢什麼都可以買到,對孩子人生觀的形成是一種誤導。
家庭教育專家晁立志認為,家長從愛護孩子和安全的角度考慮,不希望孩子到學校打掃衛生,這樣做表面上是疼愛孩子,實際上等於剝奪了孩子動手的機會和勞動的權利,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勞動意識的形成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培養自理能力的重要方式。家長應該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不能凡事都包辦,該放手時要放手。但學校也應該考慮安全問題,不應讓學生乾有危險和力所不能及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