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新華網]理性看待『劣勢項目』 可淡然處之
2009-02-27 19:31:50 來源:新華網  作者:范迎春 趙仁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網黑龍江亞布力2月27日體育專電 第24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接近尾聲,中國代表團參加了12個大項69個小項的角逐,成績令人矚目,但在部分項目上扮演了『陪讀』的角色,與強國強隊存在很大差距。

  項目發展不均衡、『短腿』的存在引起許多人的焦慮,尤其是一些業內人士深感不安,其實大可不必。

  體育項目通常有著很鮮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有著悠遠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傳統因素,其水平高低與運動普及和民眾喜愛程度有直接關系,差別的存在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隨著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融,許多地域性的運動項目被相互引進和推廣,受到更多人的喜愛,許多『民間項目』登上了國際比賽的大舞臺,這也正是奧運會、大冬會等等世界性體育盛會能夠吸引不同地區、不同膚色人們同臺競技的原因。

  但是體育運動的終極目的是強身健體,成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從這一點說,比賽也好,獎牌、名次也好,其實都不過是附屬品。體育上的『拜金』現象和『獎牌至上』心態,實際是不成熟的表現。因此,對於自己的『短腿項目』,大可淡然處之。

  體育被認為是國家『軟實力』的象征,推動開展體育運動、促進水平提高是國家的需要,也是公眾的需要。

  以國球乒乓球為代表的中國很多優勢項目,正是因為擁有強大的群眾根基,纔能長盛不衰。隨處可見的球臺和聚攏的人群,是人纔輩出的真正原因。拿冰雪運動來說,喜愛的人多了,『玩』的人多了,同樣就不愁水平上不去。如果沒有普及的基礎,單單是為了項目『齊全』選拔一些運動員進行『魔鬼訓練』,即使奪了牌也不能讓人興奮起來。

  所以,正如一些專家指出的那樣,應當思考的是如何讓我們的體育體制真正適應『增強人民體質』的需求,如何盡快實現『體教結合』夯實基礎。通過舉辦大冬會理清體育事業發展的一些思路,也是另外一種收獲。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