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留住大冬經驗讓冰城更美:好習慣我們能堅持多少天
2009-03-04 15:00:38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徐日明 孫娜 魯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哈市市民為大冬會運動員吶喊助威。

  東北網3月4日訊 大冬會不僅是競技場,它又是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相識、相知的平臺。作為主辦城市,哈爾濱市民的一言一行就像一道敞開的窗口,世人從中可以看到一個真實的哈爾濱。此次大冬會,哈爾濱市民的素質有了極大提昇,通過了一次大檢驗。

  大冬會之後,哈爾濱人希望,可以讓這份熱情、這份謙和、這份自覺,永遠伴隨著發自內心的微笑洋溢在哈爾濱人的臉上。

  【目擊】

  冰城市民真叫棒

  鏡頭一:2月22日,在大冬會冰舞賽場上,各國的選手們都在展示著精湛的技藝。中國選手上場後,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中國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中國加油』的吶喊聲在場內回蕩。隨後,俄羅斯的選手上場,表演很精彩,得分比中國隊的隊員還高,觀眾雖然感覺有點遺憾,但仍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了俄羅斯運動員。市民劉先生說:『體育賽事就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心靈和心態淨化之地,這裡無時無刻都會上演人間喜怒哀樂,考驗人們的心理承受力和寬容度。』

  鏡頭二:2月24日8時,私家車主劉洋將車停在車庫裡,去公交車站乘坐公交車上班。因為大冬會,哈市部分路段實行了單雙號限行,他的車不能在雙號上路。劉洋告訴記者:『雖然不能開車上班很不方便,但是實行單雙號限行是為了讓哈爾濱在大冬會期間交通更順暢,作為哈爾濱市民,這點方便我們願意給。』

  鏡頭三:2月27日15時,在中央大街上行走的市民王小亮,手裡拿著一個已經熄滅的煙頭走了30多米。當他走到哈市中央大街與道裡十二道街交口附近的一個垃圾箱時,將熄滅的煙頭丟進去,很多市民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王小亮說:『大冬會期間,我開始在街上撿拾別人亂扔的煙頭,讓我們的城市更整潔。』


 

  【感受】

  盛會激發自豪感

  哈爾濱金太陽商城業戶王金梅從大冬會前就開始補習英語,她告訴記者:『我應該感謝大冬會,是大冬會讓我下定決心學習英語,大冬會迎來許多外國游客,如果無法和他們進行簡單交流,太影響哈爾濱人的形象了。』現在,王金梅學習英語的熱情十分高漲,在她的帶動下,周圍許多業戶也都開始學習外語。

  出租車司機李永娟在大冬會期間少賺了不少錢,因為每當她拉載參賽運動員或是外國游客時,總要多花一些時間講一講哈爾濱的名勝。『我是一個哈爾濱人,大冬會期間,我總有一種在家裡招待客人的感覺,總是怕說得太少,總是怕做得不夠。所以在大冬會期間,我更多的時候是在當導游、私人司機和義務講解員,心願只有一個,就是讓外國游客能多了解哈爾濱,讓他們感受到哈爾濱人的熱情好客。』說到這裡,這位的姐臉上滿是自豪。

  今年20歲的大學生劉小文說,他很感激大冬會,因為大冬會激發了他內心的榮譽感。他說:『我是哈爾濱人,我從心裡愛家鄉,也希望中外游客們能喜歡我的家鄉,所以在大冬會期間,我就約束自己的行為,走路不闖紅燈、不亂扔煙頭、公共場所打電話要小聲。』

  【延續】

  讓好習慣成自然

  『大冬會期間,哈爾濱人更講究禮儀了。』黑龍江大學國際禮儀學專家張大生認為,『所謂素質,顧名思義是一座城市、一個人最朴素的品質。一座城市的禮儀水平,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需要長時間沈淀與積累。這段時間哈爾濱市民在禮儀方面的提昇並不是大冬會帶來的,而是哈爾濱市民固有的品質,就像一件寶物存放在口袋裡,在沒有取出來以前並沒意識到它的存在,一旦取出來,這件寶物就不會消失。是大冬會激發了哈爾濱人熱愛家鄉、為家鄉爭光的熱情,這種熱情是哈爾濱人固有的,可以一直保存下來。』

  黑龍江大學張軍教授說:『大冬會讓哈爾濱人感受到了國際性賽會給城市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一場國際性賽事的背後往往是文化、思想的碰撞與融合。哈爾濱人愛家鄉的情感和好客的熱情是固有的,經過這樣世界體育賽事的碰撞之後,相信哈爾濱人會更加注重禮儀,更加謙和、好客。』

  黑龍江省社科院研究員董鴻揚說:『大冬會這樣的賽事實際上是給了我們一個契機,讓我們知道如何做纔能更好地與國際接軌。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是需要時間來養成的。哈爾濱人在大冬會期間所表現的行為和禮節讓世界刮目相看,同時也給我們自己提出了更高層次的挑戰,那就是:我們可以做好,我們以後要做得更好。相信通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哈爾濱人可以把在大冬會期間所表現的良好行為沈淀下來,作為我們這座城市閃光的一部分。』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