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城市志願者是以學生為主,其次是老年人。如果大學生永遠佔志願者主體的話,說明這個城市志願服務水平還很低——
3月5日,又一個『學雷鋒日』到來,這一天也是『中國青年志願者服務日』。『學雷鋒』,『志願者』,這兩個讓人想到愛心和溫暖的詞匯,今天又有各自很多不同的含義。
30年前學雷鋒今成志願者
哈爾濱市47歲的王春艷是位著名的好人。30年前,1979年的一天,17歲的王春艷高中畢業在家等待分配。一天,鄰居李大娘的大女兒哭著跑下樓:『姐姐,我媽生病了,我和妹妹該怎麼辦呢?』善良的王春艷不假思索:『快走,姐姐幫你上樓看看。』這個鄰居家的生活負擔很重,家裡全靠著李大娘一個人操持著,李大娘病倒了,這個家的生活無法正常繼續下去。正是從那天開始,王春艷成為這個家的一員。李大娘身體不好,王春艷就經常主動幫助他們收拾家務,陪大娘看病,給孩子輔導功課,很多次孩子生病都是王春艷陪護照顧。李大娘家也完完全全把這個好心的鄰家女孩當作一家人看待。那時,王春艷被街道辦事處授予『學雷鋒標兵』稱號。就這樣,王春艷對這個家的幫助一直延續著,直到後來搬家。
回想起當年的自己,她感慨地說:『幫助人之後,自己心中有份快樂。』
2000年,面對下崗困境的王春艷陷入人生的低潮,但此時的她沒有因挫折而終止愛心的腳步。她在社區發現很多老人、殘疾人生活十分困難,就騰出時間,上門照顧這些有困難的居民。後來,王春艷通過考試成為了一名社區工作人員,這份工作讓她有了更多幫助別人的機會。她開始逐步了解『志願者』這個群體,開始參加各種志願者活動,義務獻血、社區義工……王春艷說,『志願者』行為使助人為樂變得更有計劃性、更有組織性。
從學雷鋒熱潮到志願服務常態
哈爾濱市團委多年從事志願者工作的許威說,對於我國而言,志願者工作是以『學雷鋒』運動為宏大背景的。46年前,隨著『學雷鋒』口號的提出,『對同志春天般溫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等崇高精神,與現在的志願者精神一脈相承。
據了解,1984年,我省的一些學雷鋒小組、小分隊逐漸變化衍生為如今的志願服務小組、服務隊。直至1994年,哈爾濱啟動了志願服務工作,從此,志願者找到了自己的組織。發展至今,現在我省僅哈爾濱各志願服務中心、服務站、服務基地達6000餘個,注冊志願者人數16萬餘人,醫療、法律、消防、禁毒、翻譯等專業服務隊600餘支,一助一、多助一幫扶對子6350多個。算上這次大冬會志願者服務,共為社會提供志願服務時間近2400萬個小時。
記者從黑龍江省志願者協會了解到,志願者人數從2003年的30萬發展到現在的90萬,還有很多民間志願者,人數無法統計,志願者隊伍數字也增長的很快,到目前為止我省志願者服務時間已達到4600餘萬個小時。志願服務無論在社會動員、社會責任、機構管理,還是在服務規模等方面,都已經遠遠超出了當年學雷鋒活動的規模。
上班族,請你來當志願者
『好心人,你叫什麼名字?』『我叫雷鋒!』無論是從以前的生活中,還是影片中,我們都能回想起這樣令人感動的場景。哈爾濱市團委的許威說:『人們永遠記住了雷鋒,當前,應該讓志願行為也像當年學雷鋒一樣變成一種行為習慣、思維習慣。』
專家指出,我國的志願者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在總量上還很不足,志願者服務提供的社會服務方式還比較單一,志願者服務對於社會發展的影響還沒有在更大程度上顯現出來。目前志願者還是以學生為主,然後是老年人,上班族很少。如果大學生永遠佔志願者主體的話,說明這個城市志願服務水平還比較低。大學生有時間、有激情,但其社會閱歷不足,財力不足,持久性不足;老年人則受到體力和精力上的制約。應該讓更多已參加工作的青壯年來參與志願活動,這是志願事業的發展方向。
許威說,應該讓更多的百姓發自內心認可志願者並成為志願者,讓這種服務成為經常性的服務,並在發動和動員上多下工夫,這樣纔能讓更多的人走進志願者行列。成熟而完善的志願者服務體系,將有助於我們構建和諧社會。我國的志願服務發展擁有一個得天獨厚的精神基礎——雷鋒精神,所以應該讓雷鋒精神成為志願服務強大的思想後盾,讓『志願者』也成為人們心中一個永恆的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