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7日電題:危中有機『朝陽』依舊??五位醫藥界全國人大代表談我國制藥業發展
『盡管去年以來實體經濟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但醫藥不同於其他行業,其需求是相對剛性的。我國政府一直很重視醫藥產業,雖然制藥企業目前呈多、小、散的態勢,但我們相信,我國醫藥行業仍然是「朝陽產業」。』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哈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姜林奎說。
7日下午,來自黑龍江省制藥行業的五位全國人大代表在住地接受了記者的集體采訪。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對經濟社會的衝擊和我國政府的積極應對措施,五位全國人大代表信心滿懷。
改革開放後,我國醫藥產業由小到大,已發展到6000多家制藥企業,但平均年銷售收入只有1.3億元,基本處於多、小、散的狀態。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醫藥行業在我國屬於『朝陽產業』,隨著人們對健康、對生命認識的提高,醫藥產業正在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
去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為我國醫藥行業帶來了衝擊。『哈藥集團有20多個品種的藥品出口到46個國家和地區,去年集團對歐美出口量銳減,出口額大幅度下滑。我們現在正在非洲、歐洲、美洲加快認證步伐,這是我國藥品進入他國市場的「敲門磚」。』姜林奎說。
中藥注射劑安全事件曾一度引起社會關注,面對記者的提問,全國人大代表、哈爾濱葵花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關彥斌說:『藥品出現不良反應並不奇怪,中藥和西藥都會有。關鍵是要搞清原因、分清責任、區別對待。要加強中藥產品的研發和保護,不要讓祖先留下的中醫藥財富在我們這代人手中毀掉。』全國人大代表、哈爾濱聖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高翔說,中藥注射劑的獨特功能是一些西藥所不能替代的,應加大力度推動中藥注射劑產品昇級,共同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
有了國家對醫藥行業的扶持,幾位醫藥界人大代表都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全國人大代表方同華、周有財表示,我國醫藥工業企業多、小、散,利潤也不高,未來通過資本方式做必要的整合、對提高市場競爭力、產品質量會很有好處。近兩年,醫藥行業已經出現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趨勢,大企業間整合、聯合已經展開。
姜林奎說:『發展是未來的主旋律。哈藥集團去年研發投入是1.9億元,與國際大集團相比還是低的。將來我們要集中力量攻堅,加大藥品研發投入力度,加快研發速度,進一步提高藥品質量,讓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藥品更好地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