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家電下鄉農民需解說商家需平衡 各取所需
2009-03-10 10:36:3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萬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10日訊 關於家電下鄉這一政策,記者在2月24日曾作過一篇報道《家電下鄉,農民祈盼『知道』》,對許多農民不知在哪買,需要什麼手續等農民關注熱點進行了調查。報道刊發後,記者再次深入家電下鄉供應商和農民朋友中間,傾聽他們對這一好事如何辦好的意見和建議。

  農民還需要『解說解說』

  阿城市玉泉鎮農民林明淑從媒體上得到家電下鄉的信息,正好自己家的電視機要更換了,就樂顛顛地來到阿城市,可是轉悠了大半天,也沒有找到賣『家電下鄉』產品的地方,後來經人指點,纔來到黑天鵝家電賣場,買到了稱心電視機。他說,他們村的村民們基本上都不清楚『家電下鄉』是怎麼回事,一村民在五常市買了兩樣家電付款後,纔得知所購不屬『家電下鄉』產品,不能享受政府補貼。記者在采訪中看到,農民們對家電下鄉的反應並不像說明的那樣活躍,農村市場還有待於進一步激活。村民們說,要想讓我們整明白國家的這項好政策,發傳單也好,村主任口頭傳達也好,反正得有人來給我們解說解說。

  讓農民更好地享受到國家的好政策,家電下鄉的指定商家和廠家是否能投入到積極的宣傳中來呢?

  黑龍江省正陽家電有限公司是家電下鄉中標的銷售企業,他們為了讓農民了解銷售政策,在電視媒體上打出廣告承諾送貨上門、報銷路費。但他們也承認,廣告費字字吸金,他們無法更詳盡地解釋農民所有的疑惑。他們只能在賣場懸掛有『家電下鄉』字樣的明顯標識。

  廠家商家需要『平衡平衡』

  開展『家電下鄉』工作以來,在流通領域裡,中標的商家積極應對,未中標的商家冷眼相對。盡管如此,中標的商家並不認為『家電下鄉』這杯羹有多麼鮮美,他們認為,經營『家電下鄉』產品利潤微薄,因為在操作過程中,要增加許多繁瑣的手續,比如微機錄入就是很大的麻煩事,畢竟一機一碼,馬虎不得。

  我省5家中標的家電流通企業,更看重的是如何借這次機會去佔有更多的市場份額。為了提高自己的市場競爭力,他們盡心盡責地開展起這項工作。四川長虹電器有限公司是這次家電下鄉的中標企業,哈爾濱分公司市場服務中心經理唐雪松向記者介紹,該中心接到指令後,全力爭取貨源,目前已經為哈爾濱市場組織了15萬臺件家電產品,其中1.7萬件已經到貨,並已賣出近千臺件。

  三聯家電廣場渠道主管王仁厚向記者介紹,他們的『大篷車』到哈爾濱市近郊的康金井鄉和萬寶鎮開展『家電下鄉』宣傳促銷活動,兩次下鄉他們都帶去了整車家電,但都是帶去多少又帶回多少,要說有點作用,就是進行了一次宣傳。因為『日常用品趕大集,家電大件進縣城』,是農民的消費習慣。讓他們在家門口沒有選擇和比較地購買家電大件,恐怕跟農民的消費心理還不合拍。

  黑龍江正陽家電銷售有限公司自開展家電下鄉活動以來已經銷售了近萬件家電商品,總經理劉斌說,家電產品越來越成為薄利產品,佔有農村這塊新興市場是公司的戰略著陸點,即使國家沒有『家電下鄉』這一政策,正陽也要走向農村的。

  城市居民也來『沾一沾光』

  一方面是農民的『整不明白』,另一方面是城市居民看到了其中的實惠。在幾家賣場記者看到,一些城市居民爭相搭上下鄉家電這班車。

  哈爾濱三聯家電廣場的一款26吋國產品牌液晶彩電是下鄉產品,在他們先期賣出的80臺裡,有一大半被城市居民買走,這些城市購買者發現這款下鄉產品價格僅為1998元。而相似的同類產品的價格差不多在2800元左右,他們覺得即便沒有補貼也是相當便宜,以至於商場在這款彩電上經常斷貨。

  一家家電銷售經理馬亮表示,他們無權也無暇驗證購買者的身份,也就無法拒絕城市購買者。

  在哈爾濱的一家賣場,一位正在購買下鄉家電的城市居民對記者說,只要能擴大內需,城市人和農村人誰買還不都一樣。

  馬亮說,完全能看得出來,來購買下鄉產品的城市消費者的經濟狀況也並不很好,否則,他們也不會分享農民的蛋糕,他希望政府對城市貧困者也提供優惠。


 

  專家解讀

  好政策要全方位呵護

  讓家電下鄉,給農民實惠,充分體現了國家的惠農政策。但在實施過程中還是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有許多環節需要摸索並改進。日前記者對推進家電下鄉這項工作的有關政府部門進行了采訪。

  銷售網點必須科學論證

  黑龍江省商務廳市場體系建設處副處長朱錦山向記者介紹了我省開展家電下鄉活動的進展情況。在我省家電下鄉推行的這幾個月裡,彩電、冰箱(冰櫃)、洗衣機、手機這四大類產品實施了下鄉服務,國家計劃實施的摩托車、電腦、空調、熱水器等下鄉產品目前還在進行產品招標中,一旦確定廠家、品牌、型號等,我省將迅速啟動第二批產品的下鄉工作。

  在銷售網絡建設上,到目前為止,已經有5家大型商業企業通過招標方式成為家電下鄉的定點家電銷售企業,另有15家為下鄉產品生產廠家的專門銷售渠道企業,這20家家電銷售商場延伸到縣、鄉,共搭建2563個銷售網點,覆蓋了所有縣(市),其中80%的銷售網點已經延伸到鄉鎮。

  雖然已經搭建了2500多個銷售網點,但對全省1700萬農民來說,銷售網絡還需進一步擴大。然而存在一個不確定性,那就是農民的消費量是不可預期的,那麼銷售網絡的建設成本與家電下鄉工作的運行成本勢必要進行論證,必要的成本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朱錦山表示,由於這項工作剛剛開展,還有許多方面需要理順。

  辦事程序亟待化繁就簡

  相當多的農民消費者反映,辦理購買下鄉家電產品手續有點繁瑣,要拿著各種證件和票據到鄉裡登記,經縣鄉兩級審核通過方能領到專項的政府補貼。幾次往返,必然產生費用,農民會算這些小賬的。而且,有的農民無法一次性地帶全所有證件手續,尤其是購貨發票,縣、鄉級銷售網點往往采用定稅制,開不出來正規發票。

  還有農民反映,當他們帶著手續到鄉鎮申報補貼時,商家還未及時把他們的購買信息登錄到網上,以至於鄉鎮還無法受理申請,究其原因,一些規模較小的商家基本上是夫妻店,沒有電腦,也沒有上網常識,所以延誤上網登記,這給農民帶來的則是麻煩。

  對於這些問題,朱副處長解釋說,為了維護家電下鄉這一惠農政策的嚴肅性,使農民能夠真正直接得到政府的補貼,國家纔審慎推出家電補貼政策的享受程序。這樣的程序可以避免非農民或組織有空可鑽,我們會把收集到的農民的意見反饋到上級。

  『下鄉』內涵需要逐步擴大

  針對有的農民消費者反映對產品質量、功能等方面心存疑慮,他說,國家選定的品牌和型號都是新近推出的,不存在落後和淘汰的問題,也不存在積壓和質量問題,都是先招標後生產,而且一機一碼,都是特別適合農村用戶的,都是性價比極強的,充分體現了國家的惠農政策。

  興隆林業局宣傳部長高志謙認為,在現階段,農民和林區居民、墾區居民需要全方位的呵護,家電下鄉能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他們需要更多社會商品的下鄉、更多的服務下鄉、更多的惠農政策下鄉。

  至於消費者質疑家電是否是農村田間地頭買的商品,在社會學者李凌鋒看來,公眾對『下鄉』一詞的理解還有歧義。『家電下鄉』四個字表達了一些特定產品(家電)是針對特定人群(農民)銷售的這樣一層意思,是讓農民用上家電,而不是把家電拿到地頭去賣,與以往我們所理解的文化下鄉、醫療下鄉、科技下鄉中的『下鄉』在語意上是有所區別的。他說,這麼說來,也許把家電下鄉商品叫『農村專供商品』更為合理,這樣一來,更多的商品可以共同惠農。

  日前,海林市三道鎮振興村農民趙長友家購買的『家電下鄉』補貼產品洗衣機和冰櫃,被送到了家門口,這讓老兩口笑逐顏開。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