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新巴黎的不眠夜——記大冬會主新聞中心運行團隊
2009-03-11 13:21:32 來源:東北網  作者:高長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11日訊 2月18日—28日,精彩紛呈的第24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在『冰城』哈爾濱舉行。歷經11天的精彩,來自44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生為我們帶來了太多的歡樂。

  一幕幕感人的畫面,一張張生動的表情,一個個美好的瞬間……穿梭在各賽場的1400餘名記者將一屆成功、完美,最出色的大冬會,奉獻給了全世界。

  2月28日22時,大冬會在哈爾濱國際會展體育中心圓滿落幕,此時仍堅守在新巴黎大酒店的楊永生和大冬會主新聞中心運行團隊的同事們,總算稍稍松了一口氣,『雖然大冬會閉幕了,可是我們的工作還沒有結束,為記者送站、業務交接……還有一大攤子工作要忙活呢。』

  『這是我們團隊的一次集體減肥』

  楊永生,大冬會主新聞中心主任,1996年曾作為骨乾參與了第三屆亞冬會新聞中心的運行工作。

  時隔十三載,作為省體校副校長的他再次參與到新聞中心的運行,內心興奮的同時,仍不免忐忑,『歷經這麼多年的時空流轉,現在的大型賽會報道與我們在亞冬會積累的媒體運行、媒體服務經驗已不可同日而語,而北京奧運會的經驗又不能完全照搬到大冬會上來。』

  作為注冊文字和攝影媒體的工作總部,大冬會主新聞中心同時也是賽時新聞宣傳部運行的工作總部,『承擔著向全世界展示大學生對冰雪、青春、未來熱愛的責任。』

  從2月3日正式進駐主新聞中心,到大冬會結束撤離,楊永生和他的團隊們在那裡度過了一個個不眠之夜,他們按照『善待媒體』的服務宗旨,為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提供人性化服務,主新聞中心成為『記者之家』。

  『我們能夠出色的完成媒體運行、媒體服務工作,這得益於我們這個平均年齡纔30歲的團隊所有成員對大冬會的熱情、高效的辦事效率和良好的執行力。』

  『為大冬會做貢獻,我們累並快樂著。』主新聞中心運行團隊為大冬會奉獻著別樣的精彩。

  王鵬,高燒到41度,打著點滴工作。實在堅持不住了,在醫院呆了一天,又偷偷跑了回來。

  尹炳南,家中孩子小,愛人又忙,無奈把年邁的父母從外地接來,重又當起了『保姆』的角色。

  楊海娣,光明日報黑龍江記者站記者,此次作為新聞官為注冊記者服務,迅速實現了角色的轉換。『我一直做記者,知道記者這個行當的辛苦。能夠為同行服務,苦點累點沒啥。』


 

  雖然『苦點累點沒啥』,可是她覺得愧對家人。婆婆身體不好,老奶奶生病,丈夫頻繁出差,自己只能偶爾偷閑回家看上一眼,馬上就返回來。這樣子折騰下來,一個月瘦了8斤。『我們運行團隊的9個人,包括在主新聞中心工作的新聞處、外宣處的工作人員,哪個不是瘦了一圈兒。這是我們團隊的一次「集體減肥」。』

  ……

  『哈爾濱舉辦冬奧會的時候我還來』

  『在座的媒體,無論廣播、電視還是平面、網絡媒體,你們都進行了完美的工作,令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人們知曉這裡正在進行的賽事。』在大冬會新聞發布會上,國際大體聯主席喬治•基裡安對賽會中媒體的表現給予了肯定和感謝。

  那一刻,仍在發布會現場為記者服務的楊永生和團隊的其他同事,露出了會心的笑容。

  本屆大冬會主新聞中心面積1800平方米,主功能廳設有150個記者工位,配有電腦終端、網絡接口以及復印機、打印機、成績資料櫃和觸摸式綜合查詢系統等,是大冬會歷史上最大的主新聞中心。

  記者報名、材料整理、制證一條龍服務;交通運行有條不紊;餐飲服務多樣可口;網絡性能極其穩定……從地上的每一個紙屑,到為記者配備的茶歇,強化服務、關注細節,運行團隊為注冊記者營造了一個溫馨的『記者之家』。

  本屆大冬會,共吸引了境內153家媒體1418名記者,境外13個國家和地區的21家媒體41名記者參加報道,創下歷屆大冬會的紀錄。本屆大冬會新聞中心的運行效率和運行效果,贏得了與會媒體的一致好評。

  善待媒體,為媒體記者做好服務。從開幕到閉幕,11個日日夜夜,主新聞中心24小時對外開放,運行團隊的工作人員幾乎徹夜不眠,『連軸轉了11天』。觀眾、讀者、網民在切身感受到大冬會精彩賽事的同時,作為大冬會新聞官,他們卻無暇陪家人看一場比賽。

  『如果滿分是100分的話,我要給我的團隊打99分。本屆大冬會從硬件設施到軟件服務,都十分理想。電腦終端的設置與參會人數的比例很高,功能服務區的面積、服務內容、效果以及服務傳遞速度,都是非常及時、准確的。從運行效果看,已遠遠超出了我們當初的設計。差的1分,是我們今後努力的方向和前進的動力。』話語中,記者感受到了楊永生的那份自信。

  大冬會精彩落幕,國人再次把目光瞄准了冬奧會。『作為大冬會的新聞官,我們同樣期待著冬奧會早日來到哈爾濱。我們會把北京奧運會的經驗和在本次賽會上積累的經驗加以總結,以備指導將來的冬奧會媒體運行和媒體服務。』

  『如果需要,哈爾濱舉辦冬奧會的時候我還來。』采訪中,大冬會主新聞中心運行團隊的年輕人們異口同聲地說。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