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大廠搬遷 冰城多了35個『好天』 環保邁入新時代
2009-03-12 09:49:04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夏德輝 王永志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正陽河調味食品有限公司原址的拆遷已近尾聲。

  東北網3月12日訊 哈爾濱市已經陸續有90多家大廠從主城區搬到了郊外。從2001年開始,哈市政府制定了大廠『退城進郊』的規劃,按照規劃的總體思路,大廠搬遷是為了改善人居環境,調整城市結構,促進企業發展。隨之衍生出來的,便是市民對『環保』和『舒適』的直接感受:車輛廠周圍不再有粉塵肆意地撲進你的口腔,醬油味兒和酒糟的臭味兒也不再衝進你的鼻孔……『大廠搬遷使主城區的環境得到了改善,市區空氣指數達良好的天數增加了。』哈市環保局一位相關人士說。

  大廠搬遷同時可以緩解市區內的交通擁堵現象,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還可以增加就業機會,帶動當地的經濟、文化、餐飲、物流等發展。而大廠舊址或是拔地而起的現代化高樓,或是時尚的購物中心,無疑使主城區的現代化進程得到大大的推進。

  大廠排污困擾主城區

  『你看到的已經是舊的了,隨著一些大廠搬遷後,我們現正在調整。』2日,哈市環保局污控二處副處長張昆林指著牆上掛的一張哈市重點污染企業名單說。名單上,一些已經搬遷的大廠赫然在列。

  污控二處負責大廠的排污及綜合污染的管理。在張昆林的理解看來,凡是重點搬遷的企業,都是污染大戶。他所指的污染包括企業生產的噪音,比如哈爾濱某廠空氣錘和重床發出的噪音能傳出1公裡左右;煙塵和粉塵的污染,如哈車輛廠;氣味兒的污染,如正陽河調味食品有限公司和哈爾濱中國釀酒總廠。

  『特別是生產排放廢水。』張昆林說,一些企業向市政管網排放廢水,加大了污水處理廠的負擔,同時對水質造成污染。煙塵和粉塵的排放,加大了空氣的污染。涉及的企業大多是老企業,大多沒有排污設備,對它們經常下達限期治理的決定,但是過一段時間污染又來了,形成了污染—限期治理—整改—處罰—再污染的惡性循環局面。

  張昆林說,如今一些大廠已經搬遷,直接變化的就是使主城區的環境得到了改善。

  哈市環保局宣教中心副主任楊曉娣對記者說,從2003年到現在,哈市的空氣指數達到良好以上的天數每年是315天左右,以前則是280天左右,輕度污染的天數越來越少,這和大廠搬遷有絕對關系。

  不再每天聞醬油味兒

  『自從工廠搬走後,我們這兒的空氣可好了。』2日,住在哈市道裡區河陽街的居民趙阿姨說。

  趙阿姨今年50多歲,從上世紀70年代起,趙阿姨一家便在這裡居住。那時候,這裡還沒有動遷,住的都是平房。離趙阿姨家不遠,就是哈爾濱正陽河調味食品有限公司(原正陽河醬油廠)。趙阿姨說,每天一從家裡面出來,就能聞到滿街都是醬油味兒。夏天,屋裡屋外也全都是醬油味兒。

  住在哈市河陽街16號的王奇豎家距正陽河調味食品有限公司只有一牆之隔,提起正陽河調味食品有限公司在這裡的日子,今年55歲的王奇豎打開了話匣子:『我們聞醬油味兒都已經習慣了,我家是1961年搬到這裡來的,那時候,還在正陽河醬油廠對面住。時間長了醬油味兒越聞越受不了。』

  王奇豎告訴記者,由於離醬油廠太近,夏天開窗戶是最發愁的事,不開窗戶屋裡太熱,開了窗戶,外邊的醬油味兒又飄進來。如今,正陽河調味食品有限公司搬走了,這裡的空氣好多了。

  現在,像趙阿姨、王奇豎一樣,住在正陽河調味食品公司附近的居民再也不用為開窗戶而發愁了。

  告別『醉醺醺』的生活

  『我家離釀酒廠近一公裡遠呢,可是夏天的時候,滿屋子都是酒糟味兒。』2日,住在哈市道裡區鄉政街上的居民於麗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1994年,於麗華一家三口搬到了現在的房子。由於於麗華的家住在七樓,當時周圍並沒有高層建築,所以,每當於麗華將家裡的窗戶打開後,就能聞到飄進來的酒糟味兒。『冬天還能對付過去,可是一到夏天,那就遭罪了。有時還是臭味兒,特別難聞。』於麗華說。於麗華告訴記者,雖然她家距離哈爾濱中國釀酒總廠還有近一公裡的距離,但是,每天都能聞到刺鼻的酒糟味兒,令他們一家苦不堪言,而且於麗華每天上下班必須要經過哈爾濱中國釀酒總廠。為了能少聞一點酒糟味兒,於麗華每天多花半個小時的時間從鄉政街繞道兒走。

  同於麗華一家相比,住在康安路上的陳超一家更遭罪,因為陳超家的窗戶正對著哈爾濱中國釀酒總廠。陳超住在這裡已經10多年了,10多年的時間裡,陳超幾乎每天都聞著酒糟的味道過日子。家裡的老人由於受不了這種味道,幾年前,搬到了陳超的弟弟家。提起終日飄著的酒糟味兒,陳超笑言:『在我家吃飯根本不用喝酒,因為空氣中到處都是酒糟味兒,不喝正好,一喝准多。』

  『不僅是難聞的酒糟味兒,由於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蒸氣彌漫到路上,距離哈爾濱中國釀酒總廠不到20米就是二環橋,蒸氣不但乾擾了司機的視線,在冬天的時候,導致橋面上結冰,這裡曾是哈市司機最不願走的一段路。』出租車司機佟師傅說。據附近執勤的一位交警稱,每年該路段都發生多起交通事故和堵車現象。

  『粉塵天』不再有

  4日7時左右,住在哈爾濱亞麻廠附近的周大爺就起來遛彎了。晴朗的天空,和煦的春風令周大爺感覺非常舒服。不過在兩年前,周大爺並沒有這樣的感受。

  『那時,早晨的空氣實在不乾淨,有粉塵,我有哮喘病,實在不敢聞。』周大爺說,亞麻廠在這兒好多年了,生產過程中的粉塵飄散到空氣中,尤其到早晨比較明顯。

  居民李樹文說,窗戶如果長時間不擦,遇上雨天,被雨一澆,窗戶玻璃上會有一條條黑道,『都是空氣中的粉塵弄的。』對於亞麻廠搬遷,附近的居民都說,畢竟是全國著名的大廠,搬到了雙城挺讓人懷念的。不過,現在他們這裡的空氣變得清新了。

  與居住在亞麻廠附近的居民一樣,住在原哈爾濱車輛廠附近的居民也有同感。姚新義如今已經在哈市道裡區新陽路購買了新居,不過對於以前的生活經歷,姚新義仍然記憶猶新。『車輛廠當年絕對是污染大戶,它有鑄造車間,每天都向外排放大量的粉塵。對於年輕人來說,能挺得住,可是老人和孩子就受不了了,尤其是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居民孫岩說,當年他和妻子都不敢抱孩子到外邊,怕受影響。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些大廠搬遷給市民帶來了更環保的生活,他們不再為附近的環境污染而發愁了,他們的呼吸更順暢了,睡覺更安穩了。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