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消費投訴目標轉向大家伙 房子汽車投訴增多
2009-03-16 13:37:1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吳利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16日訊 日前,記者在對哈爾濱市消費者投訴情況進行調查時發現,如今消費者的投訴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投訴日用百貨、食品類的案件呈下降態勢,而對大件商品、高端電子產品的投訴有上昇趨勢,過去投訴案件多靠消協、質量監督等部門,現在依靠法律渠道維權逐漸增多。

  小家電麻煩減少

  日前,記者在對哈爾濱道裡區消協、南崗區消協以及哈市一些工商所采訪時發現,以往投訴電飯鍋、微波爐、鞋類、食品類等日用百貨的案件,這兩年逐漸在減少,而投訴一些高檔消費品的案件在增多,比如高檔皮具、私家車等。

  哈爾濱道裡區消費者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說,近年來,由於多數日用品的質量有所提高,以往電飯鍋漏電或者高壓鍋爆炸等案件大幅下降,競爭的激烈,讓很多日用品廠家在嚴把質量關的同時,還不斷加強售後服務,一些投訴也能較為及時的得到處理。

  劉先生最近剛裝修完新房子,購買了水龍頭、坐便器、廚房用具等日用品,這些產品的商家這段時間定時進行電話詢問產品使用狀況,詢問是否感覺有質量問題。『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商家就馬上派專業人員來維修。』劉先生高興地說。

  而伴隨私家車的增多,隨之而來的相關投訴也在增多。哈市消協的工作人員表示,近一兩年,購車高峰多集中在春節前後、黃金周、小長假,而後一兩個月有關車輛的投訴諮詢就進入了高峰期。

  周女士花12萬元購買一輛轎車,行駛兩個多月後,發現變速箱漏油,車有時還無故打不著火。售車的商家說,是周女士使用不當造成的,磨合一段時間就能好,可是行駛了3個月,上述狀況更加嚴重了,無奈周女士把車開到4S店討要一個說法。道裡區消協的一位工作人員說,有的時候一天接到這樣投訴諮詢案件兩三起。

  維權多渠道暢通

  在消協部門工作十五六年的鄭先生告訴記者,以往消費者遇到維權難題時,多數是想到消協,那時消協的工作量特別大,區級消協高峰期一天能接待三四十人的投訴與諮詢。伴隨著工商部門大力強化12315平臺作用,不斷擴大維權網絡,到目前為止,哈爾濱市1200餘個消費者申訴舉報站點,給消費者維權帶來了諸多方便。

  年前,來自賓縣賓西鎮的董青在哈市道裡區一家商場購買了一件羽絨服,穿了幾天發現羽絨服往外鑽毛,董青認為是衣服質量有問題,要求退換未果。董青投訴到消協,消協的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後,告訴董青商場內設有申訴舉報站,到那裡問題就能解決。果然,董青沒有出商場就退換了衣服。


   目前,哈市已有300家企業與哈市各級消協組織簽訂了消費和解協議書,建立了消費和解投訴站,降低消費者的維權成本。

  除了通過消協進行維權之外,哈市一些消費者還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去年12月份,59歲的黎女士在醫院打完點滴不到半個小時,就出現呼吸困難等癥狀,雖經搶救,但還是死亡。黎女士家屬認為,院方搶救不及時,醫生工作懈怠是導致黎女士死亡的主要原因。而醫院對此有不同結論。無奈之下,黎女士的家屬通過法律手段進行維權,為死者討要一個說法。

  為了讓消費者的維權有充足的法律依據,2008年哈爾濱市消協成立了由來自醫療、建築、食品等行業的30名律師組成的消費維權律師團,建立了值班制度,參與日常消費糾紛調解,為消費者的維權提供權威的法律依據。

 

  新興領域說法難討

  隨著電視購物、網購等新型消費領域的興起,由於其交易方式的特殊性以及監管的困難,導致一些售假或行騙行為極易發生和得手,調查取證困難,維權難度加大,消費者投訴也日漸增多。

  僅2007年上半年,哈市工商局、市消協系統接到有關投訴、諮詢互聯網服務電話96條,投訴量增多。2007年受理網絡、電視購物投訴48件,佔投訴總量的3.62%。2008年受理電視購物投訴222件,佔3.68%。

  一位消費者通過電視購物買得一塊所謂的鑲鑽手表,使用不到兩個月,手表的『鑽』就開始脫落,由於在異地銷售取證困難,消費者只好放棄維權。有關這方面的投訴還表現為物品與宣傳不符,功能欠缺,甚至是殘次品;賣出的東西不開具發票或相關憑證,不負責售後服務,退換困難;所依托的網站不承擔責任,推諉拖延。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路雲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