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大慶累計生產原油20億噸 為國人人均提供1.5噸油
2009-03-23 08:05:4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3日訊 截至22日,我國最大的石油生產基地——大慶油田累計生產原油突破20億噸,為全國13億人口人均提供1.5噸油。

  50年來,幾代大慶石油人克服艱難險阻,開創了中國石油工業的新局面。面對新形勢,大慶油田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克服主力油田進入特高含水開發期等諸多不利因素,以科技創新為支橕,全力穩產4000萬噸原油。

  建成中國第一大油田。累計生產原油突破20億噸,佔全國同期陸上油田原油總產量的40%以上,建成了世界級的大型石油生產基地。

  打造一流的石油骨乾企業。上繳各種資金並承擔原油價差1萬多億元,有力地支持了國民經濟發展。去年生產原油4020萬噸、天然氣27.6億立方米,續寫全國納稅第一、原油年產量第一、油田采收率第一的紀錄。

  油田開發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主力油田采收率突破50%,比國內同類油田高出10~15個百分點。連續27年實現年產原油5000萬噸以上,創造了世界同類油田開發史上的奇跡。2002~2008年,大慶油田實施多元化驅替和分類、分階段個性化調整挖潛,聚驅年產量超過1000萬噸,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三次采油基地,三次采油連續7年保持原油1000萬噸以上穩產,累計增油量相當於找到了一個儲量上億噸的新油田,同時,外圍油田通過加快增儲上產步伐,原油產量突破600萬噸。注水開發技術、聚合物驅油配套技術、三元復合驅油技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科技創新取得豐碩成果。累計取得科技成果1萬多項,油田勘探開發成果與『兩彈一星』等重大成果一同載入了中國科技發展史冊。進入新時期,面對油田已進入特高含水開發期等世界級難題,大慶油田加快科技創新步伐,確定了『十一五』後3年及『十二五』期間的科技攻關方向,制定了開展9項配套技術研究、11項專項技術攻關、6項儲備技術探索和22項重點現場試驗的科技發展規劃。通過科技創新,『十一五』後3年傳統水驅油技術年產量將保持在2000萬噸以上,遞減率控制在8%以內。目前,大慶油田正在進行四次采油技術超前儲備,自主發明的泡沫復合驅油技術已進入現場試驗,有望成為大慶油田後期開發的主要接替技術。

  油氣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相繼在松遼盆地北部中淺層、海拉爾盆地以及松遼盆地北部深層的天然氣勘探取得突破。海拉爾盆地已探明儲量2億噸,成為松遼盆地以外又一生產基地;松遼盆地深層已探明2400多億立方米天然氣儲量規模,使大慶油田成為我國東部陸上第一大產氣區。去年,又提交石油探明儲量2.67億噸、控制儲量1億噸、預測儲量2.55億噸,天然氣預測儲量500多億立方米。

  今年,大慶油田全力推進原油4000萬噸持續穩產,以高科技保穩產、以低成本促增長。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實施低成本戰略。2008年以來,油田地面工程系統持續優化簡化,在產能建設中積極采取地上地下一體化、多方案比選最優化、新老結合整體優化、工藝技術簡化等技術措施。積極推進企業安全發展、清潔發展、節約發展。通過抓好重大隱患治理,落實安全管理責任,繼續保持安全生產;努力打造綠色油田;實施『節氣、節油、節電、節水』工程,建立起油藏工程、采油工程、地面工程相結合的立體節能減排管理模式,對采出污水、采出液餘熱、含油污泥和放空氣等實行再利用。『十五』以來,大慶油田累計投資24億多元,完成環保專項工程260餘項。近3年,在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大慶油田年均節能25萬噸標准煤,各項環保指標達到同行業先進水平。

  大慶油田還發揮自身技術優勢和品牌優勢,大力開拓國內外市場,實現了市場開發的新跨越。先後承攬和參與了20多項國家級重點工程項目,形成了以抽油機、潛油電泵、螺杆泵、射孔彈為主的20個系列150多種產品,在國際市場打響了大慶品牌。成功收購了蒙古國塔木察格盆地3個開發區塊,開始獨立開發海外油田。取得了進口俄羅斯原油的經營權。標志著大慶油田由單純油氣生產型企業向生產、貿易型企業轉變。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