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7日訊 近日,黑龍江省婦聯在全省進行了農村家庭婚嫁彩禮狀況的調查,向鶴崗、綏化、佳木斯等地下發了《全省農村家庭婚嫁彩禮狀況調查問卷》600份,並深入樺南縣駝腰子鎮金勝村進行實地調查。
調查顯示,改革開放30年來,隨著農民收入逐年增多,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也得到很大改善,結婚費用節節攀昇,令許多家庭苦不堪言。
彩禮現象普遍存在
根據調查情況,49.4%的農村家庭收(送)過彩禮,彩禮的多少隨當地情況、當事人的經濟狀況等因素而定。一位農民說,現在的彩禮『行情』是少則兩三萬元,多則四五萬元。某些地方出現用秤量彩禮錢的現象,數額高達12萬餘元。調查數據顯示,彩禮錢在3~5萬的佔31.1%,5~10萬元的佔39.3%。
彩禮給家庭帶來沈重負擔,許多生活本不富裕的家庭,為了給付彩禮而舉家債臺高築,造成了極其沈重的經濟負擔。調查中有39.3%的彩禮錢來源方式是向親戚朋友借的。彩禮已經成了壓在農民頭上的一座『大山』。有的農民在兒子一出世時,就開始為兒子積攢婚事的費用。婚嫁開支要花掉家裡5年以上收入的佔56.8%。對許多農民來說,為兒子結婚的花費是他們這輩子不得不花費的最奢華的『超前消費』。
高額彩禮影響農村發展
據黑龍江省婦聯宣傳部負責人郭曉宏介紹,高額的彩禮與瘋漲的婚嫁花費與農村現代化進程是不相協調的,已經對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的改善和社會風氣的好轉帶來了嚴重的不利影響。
改革開放30年,黑龍江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72元增加到4132元,增長約25倍。這期間彩禮的額度由上百元增加到上萬元甚至幾萬元,增長的幅度達上百倍還多,遠遠高出農民收入的增長幅度與物價的上漲幅度。
調查中,家庭收入在萬元以下的佔35.6%。許多家庭省吃儉用、節衣縮食,艱苦奮斗多少年,將所有積蓄用作娶親彩禮。有的老人為了給兒子張羅婚事,連買種子、農藥、化肥的錢都花光了,使不少農民因娶親致貧,影響了正常的生產投入,限制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此外,索要彩禮的陋習在個別村還有攀比泛濫之勢,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不和諧音符。彩禮還使部分年輕人養成了『擠榨』父母,不勞而獲、貪圖享受的不良習氣。
結婚彩禮或可文明引導
調查顯示,有45.5%的人認為不能取消結婚彩禮,他們認為結婚彩禮是一種獨特的社會現象,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存活於鄉土社會的土壤之上,有著深刻的社會文化的根源。有19.1%的人認為女方父母把姑娘養這麼大,收再多彩禮也是應該的。
如何遏制結婚彩禮愈漲愈高的態勢?郭曉宏建議:利用法律手段,村規民約,制約不良風氣的增長態勢;加大宣傳和教育,在婚嫁高峰時段,抓典型村、典型戶進行幫教;深化農村適齡女性的『四自』精神和價值觀、婚戀觀教育,讓婚育新風真正進家庭;制定有利於貧困家庭的優惠政策,用於專項的家庭發展基金,不斷引導農村家庭把心思用到發展上、學科技掌握本領提高收入上,生男生女同樣歡喜,改變傳統不文明的陋習,崇尚積極進取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斷走向富裕、和諧、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