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市市管一類路八成翻漿 專家:忽視養護造成
2009-04-02 11:31:30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於鴻斌 陳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贛水路上的翻漿路面

  東北網4月2日訊 哈爾濱宣化街從不翻漿,化工路卻總翻漿;長江路平坦如砥,贛水路坑窪難行,都是自2002年以來新修的道路,為啥差距這麼大?記者了解到,時下,在哈市71條一類街路中,市管的44條街路已經出現翻漿的達38條,佔86%。冰城道路從規劃設計、建設施工,到日常養護、小中大維修,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又該如何應對?1日,帶著疑問,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采訪。

  宣化街PK化工路

  宣化街是南崗區的一條主乾道路,化工街是道外區的乾路之一,宣化街在2003年前後得到大修,化工路也在近年大修。1日,記者卻在兩條街看到兩個截然不同的景象。宣化街上車流很大,平整的路面,令途經此路的車行非常平穩。

  來到化工路給人第一個感覺就是到了農村,車過處,卷起塵土無數;行走間,顛得心跳加速。化工路上翻漿無處不在,就連大貨車遇到翻漿地段都不得不減速。

  長江路PK贛水路

  長江路是通往哈爾濱國際會展體育中心的迎賓乾道。記者留意觀察,長江路主道和輔道上沒有一處翻漿現象。

  贛水路是開發區內一條雙向四車道主乾路,也是連接南崗區、香坊區、開發區和原太平區的交通要道。就是這樣一條動脈式的道路,記者粗略數了一下,僅大塊的翻漿就達26處,其中,贛水路181號門前的翻漿面積超過了30平方米,深度超過0.3米。


 

  重建輕養惹的禍

  都是新修道路,差距為啥這麼大?哈市城管局道橋辦道路管理所所長王旭東說,宣化街和化工路在2003年前後陸續進行了徹底大修,原有路基被全部捨棄,重新按照73厘米的規范和三灰碎石材料進行建設,其中,化工路的基礎還做了『補強』,不僅牢固且經久耐用。但是化工路屬於無排水地區,路面積水長期浸泡路面,造成該路近年來屢次翻漿。

  而贛水路是失修失養,更准確地說是冰城道路在重建輕養上長期遺留的禍根。

  資金掣肘道路養護

  城市管理,講究三分建七分管。哈爾濱可以不惜巨資修路,卻捨不得小錢養護,是造成冰城道路翻漿的原因之一。冰城道橋專家胡新剛說,道路養護尤為重要,可以延長道路的使用壽命。可惜的是,目前,哈市對道路出現的網裂和面層破損,僅僅做到了及時發現,因資金的掣肘,只能停留在看著的階段。

  冰城道橋專家王旭東告訴記者,新路從建設部門交到管理部門,第一要務應該是養護,然後纔是小修、中修、大修,可哈市道路管理的實際情況卻是,道路養護沒做,該養護的挺到小修的程度,中修根本無從談起,一直到必須大修了,還要縫縫補補三年之後纔進行。記者了解到,按照國家建設部的相關標准和方法計算,1年1平方米道路的養護維修資金為8.40元,哈市現有道路2389條,面積2800萬平方米,養護維修資金約需2.35億元。目前,哈市因資金的制約,不僅道路養護無從談起,就連必要的剔縫機、灌漿機等養護維修設備都沒有。

  而在不能重新修路的情況下,面對翻漿大坑,哈市道橋部門稱其為『補金坑』。因為徹底修好單位面積翻漿坑的費用,是重新修建同樣面積道路費用的2.5倍以上。

  這邊擺著政府財力不足的現實,那邊是新修道路因為缺少養護而快步邁入大修行列的緊迫,如何破解這樣的難題?專家給出的意見是:重建輕養的做法亟待糾正,三分建七分管決不能停留在口頭上,只有養護到位了,纔能避免當下市管44條一類街路38條出現不同程度翻漿的尷尬。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於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