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省水利廳采取切實措施 鞏固和擴大學習實踐活動成果
2009-04-02 16:20:12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日訊 省水利廳在六個方面下功夫,鞏固和擴大已取得的學習實踐活動成果。

  (一)堅持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並重,在完善防洪抗旱體系上下功夫。

  圍繞全省防汛工作目標要求,大力推進防洪抗旱體系建設。抓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確保三年內完成加固任務,啟動大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工程建設;加快蓄滯洪區安全建設;推進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建設,提高應對山洪地質災害和臺風暴雨能力;推進防汛指揮體系建設,細化應急響應措施,提高鄉級防辦防汛工作水平;加快出臺《黑龍江省抗旱規劃》,完善全省抗旱預案體系和抗旱服務體系。加強抗旱物資儲備,推廣節水新技術,推進旱澇保收田建設,大力提高綜合抗旱能力。

  (二)堅持當前發展與長遠發展相結合,在加強水利前期和依法治水、科技興水工作上下功夫。

  一是推進重點水利工程規劃和重大項目前期工作。研究制訂松花江流域綜合規劃、東部煤電化工基地水源工程規劃等十大重點規劃,真正做到開工一批、建成一批、儲備一批、規劃一批。積極開展勘測、設計等前期工作,為工程立項創造條件。二是注重水利政策法規體系研究與建設。抓緊出臺《黑龍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條例》、《黑龍江省節水條例》等水利法規,健全完善水政監察執法體系,積極調處水事糾紛,依法查處河道設障、非法采砂等水事違法行為,維護健康水事秩序。三是抓好重大水利科研課題研究和科技創新工作。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水利科技大會精神,制定科技創新規劃及相關政策,確立水利科技創新重點領域和重大專項。加強防汛抗旱等水利信息系統建設和水文站網建設,增強防災減災指揮決策和水資源管理支橕能力。

  (三)堅持改善民生與促進發展並舉,在增加水利投入和取得實效上下功夫。

  一是建立符合發展要求的財政投入機制。推進水利投融資體制改革,對水利建設項目分類確定投資主體,多層次、多渠道籌集資金,形成多元化水利投融資機制。嚴格執行國家農業、水利投入政策,督促各地落實配套資金。鼓勵民營資本、外資、金融資本投資水利產業,把經營性為主的水利項目全面推向市場。二是適時調整出臺新政策、新措施。推進水利工程供水水價改革,逐步推行兩部制水價、超定額累進加價和季節水價等價格制度,所征規費全額用於水利建設。推進黑龍江省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組建工作,發揮省級融資平臺功能,向市場要資金。三是抓住機遇,大乾快上。積極爭取國家投資,重點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工程水利重點項目等35項工程。計劃新增水田面積100萬畝,改善水田面積200萬畝,新增灌區工程節水灌溉面積75萬畝,水稻控制灌溉技術推廣面積達到120萬畝,新增旱田節水灌溉面積200萬畝;解決4000個村屯、20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自來水普及率達到57%。


 

  (四)堅持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節約保護並重,在服務龍江生態省建設上下功夫。

  一是科學開展水資源開發利用。在科學規劃和研究論證的基礎上,開展水源、水電、防洪排澇、灌溉等工程建設。抓好重點防洪工程和重點水源工程建設,加快西部旱區和東部煤電化基地水利專項規劃的編制和審批進度,及時上報並協調水利部或省發改委批復和資金投入問題。二是切實加強水資源節約和保護。做好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審批及監督管理工作,重點抓好現有國家和省級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工作,加強地下水管理,及時修訂《用水定額》,實施計劃用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加強水質監測和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維護河流健康生命。三是大力推進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加快實施以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黑土區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工程為重點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設,計劃2009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40萬畝,完成水利綠化造林任務0.58萬畝。加強江河源頭、湖庫保護區、城鎮生活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報和驗收管理,搞好水土保持監督工作,使人為水土流失現象基本得到控制。

  (五)堅持體制創新與機制創新同步推進,在深化水利改革上下功夫。

  一是深化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體制改革。通過嚴格水利建設市場准入制度,全面落實項目法人制、建設監理制、招投投標制,加強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監督稽察力度,確保質量。健全設計、施工、監理單位廉政信用檔案和業績追蹤考核制,適當簡化項目審批程序。對於一些復雜的重大技術疑難問題,依靠技術權威機構來解決,提高科學性。二是加速國有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鞏固水管體制改革成果,3年內實現水利工程運行費和維修養護費足額到位,爭取公益性人員經費全部納入財政預算並足額到位,公益性工程維修養護經費按批復的承諾文件額度到位。三是強化水資源統一管理體制和水權制度建設。積極推進水務一體化改革,加快建立權威、高效、協調的水資源統一管理體制。積極推進水務管理,加強水資源保護,突出搞好飲用水源地監控、入河排污口管理、地下水動態監測和涉水公共安全事件應急機制建設。四是深化農村小型水利設施建設管理體制改革。推進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鼓勵和引導用水戶通過用水合作組織等形式對工程維護、用水管理等進行自主管理,逐步建立用水戶自主管理與水管單位專業化服務相結合的管理模式,使大型灌區用水戶協會的覆蓋范圍達到2/3。

  (六)堅持規范管理與有效服務同步提高,在構建水利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上下功夫。

  一是進一步明確和履行好水利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建立和完善水資源管理相關制度機制,規范社會管理行為。妥善處理涉水突發性、群體性事件,解決好各種利益矛盾和糾紛。建立強化公共服務的相關辦法,降低服務成本,創新公共服務體制。二是進一步規范行政許可、推進政務公開。認真落實行政許可一個窗口對外、首問責任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注重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加強行政許可監督檢查。認真執行《省水利廳工作規則》,規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強化水利管理。重點清理、取締城市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內的采砂作業和砂場,主要河道管理范圍內大中型涉河建設項目審批率達100%;完成『四無』(無立項、無設計、無驗收、無管理)水電站清理整頓工作。嚴格執行《黑龍江省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暫行辦法》,推進重點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建立完善考核評比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四是加強水行政執法。積極開展水行政執法巡查,將執法重心下移,強化市縣兩級水行政執法。重點加強河道采砂、涉河建築、水土保持的監督執法。加強水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增強依法行政、依法治水能力。五是加強水利基層服務體系建設。根據省政府《關於深化改革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逐步形成以省水利科技推廣機構為龍頭,市(地)水利科技推廣機構為依托,縣(市)水利科技推廣站為基礎的三級農村水利科技推廣體系和技術服務體系。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於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