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貫徹落實省委《關於新時期深入學習和弘揚大慶精神的決定》,在全省營造深入學習和弘揚大慶精神的輿論范圍,推動以『凝神聚力』為主題的學習和弘揚大慶精神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3月26-3月29日東北網記者對大慶市、大慶油田學習和弘揚大慶精神進行系列報道。
東北網4月3日訊 題:大慶油田依靠科技創新謀求可持續發展 弘揚大慶精神系列報道之一
東北網記者 邵奇
大慶油田1959年發現,1960年投入開發,是我國目前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特大型砂岩油田之一。大慶油田位於黑龍江省西部,松嫩平原北部,由薩爾圖、杏樹崗、喇嘛甸、朝陽溝等48個規模不等的油氣田組成,面積約6000平方公裡。勘探范圍主要包括東北和西北兩大探區,共計14個盆地,登記探礦權面積23萬平方公裡。
![]() |
作業工人進行井下作業施工 |
大慶油田開發建設50年來,創造了我國石油工業『三個第一』:原油產量第一,累計生產原油19.1億噸,佔全國同期陸上原油總產量的40%以上;上繳利稅第一,共為國家上繳各種資金並承擔原油價差1.2萬億元;原油采收率第一,主力油田采收率突破50%,比國內外同類油田高出10-15個百分點。在為國家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還形成了一整套非均質大型砂岩油田地質開發理論及工程技術系列,油田勘探開發等重大成果載入中國科技發展史冊;培育了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為主要內容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以及『三老四嚴』、『四個一樣』、崗位責任制等優良傳統,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
大慶油田的開發建設史
在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中,大慶油田始終致力於科技的自主創新、持續創新,逐步發展形成了一整套非均質多油層大型陸相砂岩油田的勘探開發地質理論及技術系列,累計研發科技成果6986項,其中國家級95項、省部級560項、獲得專利1563項。有力地推動了各個時期的油田開發建設。
大慶油田的勘探,發展完善了陸相生油理論,打破了『中國貧油論』,指導了全國陸相石油勘探,為勝利、遼河、吉林、大港、華北等油田的相繼發現提供了理論和實踐基礎,推動了中國石油工業的快速發展。『大慶油田發現過程中的地球科學工作』,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油田開發初期,在非均質多油層的大型陸相砂岩油田國內無開發成功先例,國外又實施技術封鎖的情況下,首創的內部切割注水、保持地層壓力的開發技術,使油田在短期內實現了快速上產。這項技術,於1978年獲國家科技大會獎。
正是由於油田科技的持續自主創新,形成了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地質理論和配套技術,纔帶來了大慶油田勘探開發水平的不斷攀昇,鑄就了我國石油工業發展史上不朽的豐碑。
依靠科技創新謀求可持續發展
![]() |
科技人員刻苦攻關,研究提高采收率技術 |
大慶油田開發建設以來,隨著勘探開發技術的不斷進步,油田科技工作形成了一系列的優良傳統。幾十年來,一代又一代石油科技工作者,矢志報國、獻身石油、腳踏實地、刻苦攻關,用智慧和心血推動了油田科技的創新發展,他們的精神品質已成為大慶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隨著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的加快,石油消費量和淨進口量大幅度增長,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淨進口國,加之國際油價一路走高、貿易風險越來越大,我國的能源安全面臨著油源、油價、通道和政治等諸多風險,國內石油供應短缺已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在這種情況下,大慶油田作為我國最大的石油生產基地,必須承擔起維護國家石油戰略安全的重大責任。而承擔好這一責任,科技的自主創新、持續創新至關重要。因為無論是保持本土油氣產量的分階段持續穩產,還是『走出去』參與海外油氣資源再分配,都要以技術為先導、為支橕。同時,國家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加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也要求公司必須以科技創新推動企業發展,在拉動區域經濟社會整體協調共同發展中發揮好大企業的『三大責任』。
當前,大慶油田的可持續發展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一方面,勘探難度越來越大,後備資源接替不足。經過40多年的深度勘探,松遼盆地北部資源探明率已達52%以上,剩餘資源主要分布在復雜和隱蔽的油氣藏中,整體上豐度低、產能低,優選難度大,技術要求高。『十五』期間,通過加快新區勘探和老區挖潛,油田每年新增可采儲量2500萬噸左右,而年均產油量近5000萬噸,儲采平衡系數僅為0.52,後備資源接替不足的矛盾仍很突出。另一方面,開發對象逐步變差,增儲挖潛難度增大。按照水驅油田的一般開發規律,可采儲量采出程度超過50%就將進入產量遞減階段。目前,大慶喇薩杏主力油田的可采儲量采出程度已高達81.7%,綜合含水已高達91.05%,且剩餘油分布十分復雜,水驅開發難度越來越大。同時,油田開發補產能力日益減弱,喇薩杏水驅補產對象由二次加密轉向三次加密;聚驅開采對象由北部主力油層轉向南部主力油層及二類油層,單井單位厚度增油量只有主力油層一半;外圍未動用儲量豐度和滲透率更低,且裂縫不發育,需要挑戰開發極限。所有這些問題,都要緊緊依靠科技進步來解決。
向原油4000萬噸持續穩產目標進軍
大慶是著名的石油城市,擁有中國最大的油田,目前已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60億噸,天然氣儲量2820多億立方米,原油生產連續27年保持在5000萬噸以上。累計為國家生產原油19.5億噸,佔全國同期陸地原油產量的近一半,被譽為『共和國的加油機』。
如果將大慶生產的原油匯集在一起,能裝滿26個十三陵水庫;如果用60噸的油罐車裝,連在一起,能繞地球赤道10圈。
大慶油田公司連續6年穩居全國最大納稅企業第一名,2006年榮獲國家工業領域最高獎。49年來,大慶已累計上繳國家利稅並承擔原油價差1.35萬億元,連續三年上繳利稅超千億元。
當前,大慶油田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這個新起點,承載著責任,面臨著挑戰。集團上下堅定必勝信念,舉集團公司之力,實現大慶原油4000萬噸穩產。到2017年以後,大慶油田就會具備進一步發展的基礎,搶佔下一個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長時間石油科技發展的制高點,為油田今後的勘探開發,為『走出去』積累寶貴的技術儲備和管理經驗。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催人奮進
![]() |
請油田老會戰講會戰傳統 |
近半個世紀前,在廣袤的松遼大地,打響了一場氣吞山河、波瀾壯闊的石油大會戰。這場會戰,徹底改變了我國貧油落後的面貌,在石油工業發展史上,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發展的進程中,鑄就了一座不朽的歷史豐碑。
鐵人王進喜等老一輩石油人以『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氣概,一舉甩掉了我國『貧油』的帽子;從此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傳遍中國大地。
50年後的今天,在這片充滿激情與豪邁、光榮與奉獻的土地上,大慶石油人繼承和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始終高唱『我為祖國獻石油』的主旋律,擂響了用高科技打好新會戰,向原油4000萬噸持續穩產目標進軍的戰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