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貫徹落實省委《關於新時期深入學習和弘揚大慶精神的決定》,在全省營造深入學習和弘揚大慶精神的輿論范圍,推動以『凝神聚力』為主題的學習和弘揚大慶精神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3月26—3月29日東北網記者對大慶市、大慶油田學習和弘揚大慶精神進行系列報道。
東北網4月6日訊 題:弘揚大慶精神系列報道之四 油田化學研究室全力保障原油4000萬噸持續穩產
東北網記者 邵奇
油田化學研究室主要從事外圍低滲透油田及海拉爾、塔木察格油田壓裂增產改造、深層油氣勘探開發壓裂、老區厚油層挖潛、三次采油等采油工程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及推廣工作。多年來,采油工程研究院全體員工始終堅持繼承鐵人精神、大慶精神不褪色,秉承『人人出手都過硬』的工作理念,發揚『敢想、敢說、敢乾』的革命精神,保持『嚴肅、嚴格、嚴密』的科學態度,隊伍始終保持一流的素質、過硬的作風和進取的氛圍,以創新實用技術、突破瓶頸難題為己任,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加大成果轉化力度。
攻堅啃硬不怕難 全力確保4000萬
大慶油田實施高科技新會戰穩產4000萬噸,這一偉大實踐為油田化學研究室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搭建了廣闊的實踐舞臺。
決戰深層助百年深層氣是大慶勘探開發『以氣補油』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依托。火山岩氣藏由於埋藏深、岩石致密、溫度高,地質結構復雜,自然產能低,達不到工業化開采價值。大部分井需要增產改造纔能獲得可觀的工業氣流,但是壓裂難度極大,世界上也還沒有針對此類儲層完善的壓裂增產改造技術。主要難點在於火山岩天然裂縫和孔洞發育,孔隙條件復雜,火山岩儲層壓裂裂縫啟裂和延伸的機理難於准確認識;沒有適合火山岩儲層改造的現場分析診斷方法及控制技術;沒有滿足耐高溫、高壓、長時間施工需要的壓裂液體系和配套的工具管柱。
油田化學研究室員工沒有被困難嚇倒,針對深層火山岩特征,以提高火山岩壓裂施工成功率和天然氣產量為目標,開展了火山岩壓裂改造技術攻關,形成了壓裂優化設計技術、壓後產能預測及改造規模優選技術、測試壓裂診斷解釋技術、壓裂裂縫延伸控制技術、耐高溫、抗剪切壓裂液體系、深層火山岩酸化增產技術、施工工藝技術等火山岩儲層壓裂增產系列配套工藝技術。該項工藝技術有效地提高了壓裂施工成功率,大幅度增加了單井產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油田公司技術創新特等獎,省科技技術進步一等獎。
根據油田面臨的形勢和油田生產的需要,為解決水驅過程中大量的注入水沿著高滲透層無效地循環的問題,油田化學室開展了『厚油層高滲透帶封堵技術』、『注水井層間長有效期調剖技術』和『預交聯體膨顆粒深度調剖技術』等課題研究,形成了一套大慶油田高含水期調剖、堵水挖潛配套技術,為厚油層無效水循環的治理提供了技術支持,確保了厚油層水驅的開發效果。該配套技術獲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三次采油是大慶油田實現原油4000萬噸持續穩產重要工程,針對聚合物驅和三元驅過程中高滲透層竄流現象,油田化學研究室開展了『膠態分散凝膠深度調剖技術』、『聚驅後利用殘餘聚合物調剖技術』及『三元耐鹼凝膠深度調剖技術』等課題研究。經過刻苦攻關,研究出聚驅後可再次利用地下殘留聚合物溶液的調剖劑、流動凝膠深度調剖劑、三元耐鹼凝膠深度調剖劑和相應注入工藝,現場試驗取得了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加大科研成果轉化力度 創新技術轉變為生產力
在科研攻關的基礎上,油田化學室加大科研成果轉化力度,使創新技術轉變為生產力,解決了油田增效開采面臨的技術瓶頸。從2002年徐深1井首次火山岩儲層壓裂取得成功,至2008年底大慶油田累計進行深層氣井壓裂改造138口井220層,施工成功率由36.5%提高到90%以上,深層氣改造技術取得了重大的進步,為大慶深層天然氣2007年探明儲量2000億立方米提供有利的增產技術保障。
海拉爾盆地復雜岩性儲層增產技術為海拉爾提交了6140×104噸控制儲量和5135×104噸探明儲量,做出了巨大貢獻。截至目前,現場累計應用了325口井,其中在含凝灰質的興安嶺群儲層應用乳化壓裂液技術現場試驗並擴大應用共計210口井435層,平均砂比達27.1%,壓裂施工成功率97%;布達特群儲層現場試驗115口井210層中,平均砂比25%,施工成功率85%。目前該配套技術現場試驗已累計增油達30多萬噸,有效提高了壓裂施工成功率及增產效果。
從2006年塔木察格盆地首次壓裂取得成功,至2008年底累計進行了壓裂改造134口井235層,施工成功率達到88.7%,為塔木察格盆地的增儲上產、累計提交探明儲量3.32億噸做出了巨大貢獻。
目前在三元試驗區塊現場試驗25口井,加藥井運行正常,連續運轉周期平均達到了200天以上(螺杆泵和抽油機井結垢檢泵周期僅為50天和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