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0日訊 近年來,大興安嶺地區機場、公路、鐵路建設的跨越式發展,構築了我國北疆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為林區經濟社會大發展壘起了堅實的階梯。
空中架起運輸『天路』
過去,從漠河坐火車去北京,得兩天兩夜;去年夏天,林區人圓了機場夢。漠河至北京,3個多小時的空中行程,既悠閑又舒適。
作為全省『十一五』重點建設項目,漠河機場總投資2.36億元,堪稱大興安嶺地區第一大工程。在高寒長年凍土帶上建成一個頗具規模的機場,在全國沒有先例。大興安嶺人用兩年時間,創造了在高寒凍土帶上高速度、高質量建設機場的奇跡——在國家批准的東北地區5個支線機場中,建設條件最差的漠河機場第一個實現通航。
漠河機場的通航,開啟了林區通向世界的一扇窗。據介紹,截至今年3月末,漠河共接待游客4.02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59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50%以上。
此後,大興安嶺又緊鑼密鼓地開始了加格達奇民用機場的申報、審批等系列工作,預計今年將開工建設,2010年底正式通航。據了解,該機場佔地總面積166.2公頃,項目投資金額約3億元,將在原加格達奇航空護林站基礎上進行改擴建。按照設計,機場跑道長度為2300米左右,可滿足B737系列、A319系列等C類飛機的使用。建成後,在保障森林航空消防主業的同時,兼營民航運輸業務。
公路建設『脫胎換骨』
本世紀初,大興安嶺林區公路依然是上不通省、下不通縣。盡管中心城市加格達奇修建了3條水泥出口路,但總長也不過幾十公裡。
2001年,伴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大興安嶺擠進西部開發建設的行列,貫穿林區全長570多公裡的加格達奇至漠河公路被列入西部開發通縣公路建設計劃,經過兩年建設全線貫通。
這是全省乃至全國一次性建成裡程最長的一條通縣公路,也是大興安嶺林區第一條高等級公路,更是惟一一條通縣公路。
也就是從那時起,大興安嶺把公路建設作為解決經濟發展『瓶頸』的重要工作來抓。2002~2008年,是大興安嶺交通發展史上投資最多、建設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社會效益最好的時期。這期間共籌集公路建設資金13.89億元,先後建成呼塔、林呼、十韓、黑呼等多條總長1307公裡的高等級公路。
如今,大興安嶺所有的縣、區、林業局,35個鄉鎮中的30個鄉鎮,80個行政村中的33個村全部通上了水泥和瀝青路。茫茫林海中形成了以加漠、呼塔、黑呼、林呼、十韓公路為主骨架,兼顧營林、防火、農業、旅游、戰備等多功能需求的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絡。
今年,大興安嶺地區先後編制了《2009-2013年通村公路建設規劃》、《2009-2013年通鄉公路改造昇級規劃》。目前,國道北京至加格達奇公路加白段已納入全省公路建設三年決戰項目中;漠河機場至北極村高速公路、呼中至阿木爾公路等項目的前期工作進展順利,近期即將開工建設。
據了解,『十一五』後期規劃的11條公路全部建成後,林區所有縣、區、林業局及兩個口岸和35個鄉鎮將全部通上高等級公路;80個行政村中,將有約60個村通上高等級公路,佔行政村總數的75%。
鐵路建設迎來春天
鐵路,是陸路運輸的大動脈。而在資源極為富集的大興安嶺,目前境內鐵路僅有乾線富西加格達奇至古蓮段,支線115公裡的林碧線和117公裡的塔韓線,遠遠低於全國平均路網密度,無法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需要。
為破解鐵路交通面臨的困境,近兩年來,大興安嶺林區從打通東北亞經濟圈出發,加快了爭取國家延伸建設鐵路的步伐。幾經申請和申報,新建古蓮至洛古河鐵路項目於2007年獲得立項,鐵路全長85公裡,單線標准為國鐵Ⅱ級。去年6月,古洛鐵路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通過。工程分兩期,一期線路全長約33.4公裡,投資估算總額6.52億元,建設期為兩年。目前,一期工程各項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項目環評、土地預審、地震、水保、地質災害和壓覆礦產資源等評估報告都已批復。預計今年5月開工建設。據初步估算,建成後運輸費用比以前公路運輸每噸將節省17元。
鐵路暢通後,將有力地推動中俄貿易快速發展。目前,洛古河大橋項目中俄雙方均已完成了《建橋協定》草案草擬工作,正在組織征求雙方意見,年內有望簽署建橋協議。
目前,韓家園至呼瑪、呼瑪至黑河的環線鐵路建設已得到了國家鐵道部的支持,呼瑪縣將結束不通火車的歷史。大興安嶺林區鐵路建設迎來了快發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