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伊春
搜 索
伊春2009年高中招生:擇優生5136人 擇校生2234人
2009-04-22 15:30:48 來源:林城晚報  作者:崔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伊春4月22日訊 日前,記者在伊春市教育局了解到,伊春市2009年高中階段教育招生工作已經開始。今年的招生范圍如何規定,招生計劃有哪些變化,怎樣填報志願等問題一直是考生和家長關心的焦點,日前,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伊春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招生人數與去年持平擇優生人數比去年增加。

  據了解,今年伊春市普通高中計劃招生7370人,其中擇優生5136人,擇校生2234人。招生總數與上年基本持平,但省示范高中擇優生總數有了增加,市一中、市二中擇優生與擇校生的比例為7:3,擇優生人數比上年增加430人。

  市一中招1000人(擇優生700人,擇校生300人);市二中招生900人(擇優生630人,擇校生270人)。今年計劃共招特長生400人,其中市一中28人、市二中47人(擇校)、友好三中70人、鐵力市一中30人、伊春區二中30人、馬永順中學60人、西林區四中10人、其它高中125人。

  今年高中階段教育招生范圍規定如下:市一中、市二中、友好區三中、伊春區二中、馬永順中學、嘉蔭縣一中面向全市招生。鐵力市一中在雙豐局、鐵力局、桃山局、朗鄉局和鐵力市初中學校范圍內招生,其它區域的初中畢業生不允許報考鐵力市一中。友好區三中面向全市(不含友好區、五營區、上甘嶺區)招收擇優生230名,面向友好區、上甘嶺區、五營區三區招收擇優生270名。友好區考生報考友好區三中時擇校錄取分數段降低10分。伊春區考生報考伊春區二中時擇優錄取分數段降低20分(享受降段錄取資格的考生由伊春區教育局審核認定)。西林區四中納入市重點高中管理,以面向西林區、金山屯區、美溪區三區招生為主。西林區考生報考西林區四中擇優錄取分數段降低20分。其它普通高中原則上面向本區招生。

  伊春市職教中心、伊春市林校、伊春市衛校、伊春市機電學校(南岔技師學院)、鐵力市職教中心、嘉蔭縣職教中心、西林區職高、伊春藝術學校面向全市招生,其它職高面向本區招生。省示范高中配額增加擇校生收費標准提高

  為了促進全市初中教育均衡發展,今年省示范高中市一中、市二中,繼續實行配額招生。市一中、市二中擇優生數量增加,配額指標也相應增加。市一中、市二中擇優生與配額生的比例7:3,共招收配額生399名,配額招生數量比上年增加129名。錄取省示范高中配額生時,城鎮學校考生最低配額線為擇優生分數段下30分,鄉鎮、林場學校考生最低配額線為擇優生分數段下40分。配額生指標完不成,不再降段,指標收回,繼續在所在配額的區域內從高分到低分擇優錄取。往屆生、留級生和轉入不足一年的考生不享受市一中、市二中的配額。

  擇校生收費標准有哪些變化?今年,提高了省示范高中擇校生收費標准。市一中、市二中擇校生收費標准去年是最高每生每學年收5000元,今年執行伊春市物價局伊價發[2009]8號《關於伊春市一中、市二中擇校生收費標准的批復》文件,最高每生每學年收6800元。友好區三中擇校生收費標准上年最高每生每學年收4000元,今年執行伊春市物價局《關於友好區三中擇校生收費標准的批復》(伊價發[2009] 9號)文件,最高每生每學年收5000元。六個類別志願可選擇總分相同應屆優先錄。


 

  填報志願一直是考生比較重視的問題,今年中考,共有六個類別的志願供考生選擇:(1)省示范高中擇優生(含配額),(2)市級重點校擇優生,(3)省示范高中擇校生,(4)市級重點校擇校生,(5)一般高中,(6)中職學校(綜合高中)。考生按自己的意願,可在上述六個類別志願中任選其中的一所學校,即最多可選六個學校。家長(監護人)要在志願卡上簽名。

  學校和教師要尊重學生和家長的意願,不得乾涉、包辦學生的志願填報。全市各高中招生由市教育局統一錄取,根據招生計劃、學生的報考志願及成績,按以上六個類別的志願順序分六個批次依次錄取,這樣的錄取方法給予考生較大的選擇空間。總分相同考生錄取原則:應屆生優先和語、數、外三科總分高的考生優先。

  市教育局提醒考生,在報考時要注意,在填報省示范高中、市重點校擇校生志願時,要考慮自己的家庭經濟狀況,不要盲目填報,以免影響其它志願的錄取。學生要慎重選擇學校,學生一經錄取,必須到錄取的學校報到上學,否則將不予注冊學籍,以免影響高考。少數民族加五至十分體育考試總分四十分

  今年政策性加分項目有:少數民族享受加分政策,七小民族(蒙古、鄂倫春、達斡爾、柯爾克孜、鄂溫克、赫哲、錫伯族)(10分);其他少數民族(5分);烈士子女(5分);現役軍人子女(5分);三僑子女(5分);在我市工作的省級以上優秀專家和博士子女(10分);市級以上專門人纔、市級重點學科帶頭人、碩士、正高職專業技術人員子女(5分);外來投資者(百萬元)子女(5分)。以上加分以最高一項為准,不重復加分。往屆生不享受任何政策性加分。

  今年我市初中畢業昇學體育考試方法和去年相同。總分40分:身高標准體重6分,肺活量體重指數14分,握力體重指數10分,坐位體前屈10分。為了確保體育考試的公正、公平、公開,市教育局將運用智能網絡型體育測試設備,評分標准軟件已經錄入微機,測試成績與相應分值在電腦中一次生成,成績直接由微機輸出,各單項成績和總分當場公示。考試過程實施陽光工程,每到一地都要請學生家長、群眾現場觀看、監督。外地學生回伊春就讀教育部門學校辦學籍

  臨近中考,每年這個時候,都有從外省返回我市讀書的學生,但是這些學生的轉學手續一直是個難題,有的外省學校不給辦理轉學手續。為了讓這部分學生能夠順利在我市學校就讀,市教育局承諾,凡是具有我市戶口在外地上學的學生,願意回來就讀的,按照戶口所在區域,到所劃定的學校上學,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負責辦理學籍。

  因為所使用的教材不同、命題難度不同、組織考試嚴密程度不同,因此,我市對學生在外地參加的歷史、地理和生物考試成績不予承認。外省市轉回的應屆畢業生需參加語文、數學、外語、政治、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體育10個學科的考試;外省市轉回的非畢業年級的學生也要參加相應學科的結業考試。如五四制二年學生需參加地理學科考試;五四制三年學生需參加生物和歷史學科的考試;六三制二年學生需參加地理和生物學科的考試。普通高中跨地區招生違反規定不注冊學籍。


 

  據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每年中考期間,都有一些外地學校來我市以優惠條件招生,市教育局提醒考生,外地學校以優惠條件到我市招生,違背了省教育廳關於高中招生的政策規定。2008年省教育廳《關於嚴禁普通高中跨地區異地招生的通知》中規定,不允許跨地區招生,省教育廳對違規跨地區招收的學生,一律不予注冊高中學籍,並對違規招生學校予以處罰。建議學生和家長要辨別真偽,防止上當受騙。

  近年來一些外地市學校,在中考結束後就來我市招生。為爭奪生源,吸引好學生,誇大自己實際辦學水平,甚至采取有償招生等手段進行招生。一些家長不明真偽,將學生送到外地學校就讀。報到入學後,其所在學校實際情況並不像該校招生時所說的那樣,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家長花了高額學費,卻得不到其承諾的教育條件和質量保證,在毫無辦法的情況下,又返回伊春,耽誤了孩子寶貴的時間。

  到外地求學對學生的成長十分不利。孩子初中剛畢業,年齡小,自理能力不強,離開父母,孩子將會遇到很多生活上、學習上、心理上的問題,特別是難以應對復雜的社會環境,容易受到誘惑和不良思想的影響,導致不學習和養成不良習慣。在外省就讀的考生在高考時必須回原籍報名參加高考,而外省的教材與我省有較大差別,眾多回來的學生不能適應省內教材,特別是從2007年全省高中實行新課程改革,隨之而來的是高考制度要進行改革。從2010年開始,黑龍江要自主命題。這樣,到外省就讀回黑龍江報考,是不會考出好成績的。從近年到外地就讀的實際情況看,即使到省內地市就讀的學生高考成績也不理想。市教育局做了統計比較,許多中考成績不錯的孩子在外地學習三年後參加高考,成績比中考時同等水平,而在伊春學習的孩子整體上要低幾個分數段,有些中考尖子生,只考上了一般的重點本科院校,而同水平在伊春的孩子均考取了層次較高的重點院校。

  據市教育局統計,近幾年來,已有1000餘名高中學生從外地返回伊春就讀。2005年全市教育工作會議之後,各地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各高中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高中特別是省示范、市重點高中普遍加強了教育教學管理,教育教學質量大幅度提昇,高考本科二表入段率由2005年24.8%提高到2008年的34.6%,增長近10個百分點,2008年在全省15個地市高考總平均分排名中,我市列第七位,僅低於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綏化、大慶,這表明我市高考質量結束了在末位徘徊的落後局面,已經達到全省中上游的水平。另外,市一中、市二中、友好區三中和鐵力市一中的昇學率逐年提高,已達到全省同類學校水平。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於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