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宋洪舉為學生們上英語課 |
姚志剛 汪作成 記者高長利
一條3公裡長的山路,他來來回回一走就是六千多公裡。
一所偏遠的山村小學,與他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就是駐守在黑龍江省大興安嶺軍分區邊防某部三連戰士宋洪舉。入伍5年來,他主動要求到山村小學義務幫教,成為一名偏遠山村的『兵老師』,不僅為這山裡的孩子送來了知識、送來了文明,更送來了孩子走出深山的希望。
『作為一名深山裡的軍人,我的職責是為祖國戍守邊疆,可這裡的孩子缺書少師,根本就學不到一點英語知識,我有義務去幫助他們』。得知記者的來意,宋洪舉若有所思地說。
![]() |
戍守邊防是宋洪舉作為一名軍人的職責 |
宋洪舉出生在內蒙古赤峰市,從小家境貧寒的他自小對於讀書就有刻苦銘心的情結。在收到高考錄取通知書時,面對著疾病纏身的父親、昂貴的學費,他毅然放棄學業入伍參軍。2005年12月,他光榮的成為了一名解放軍戰士,在邊防某部三連。
![]() |
接到聘書,戰友們和宋洪舉一同歡慶 |
北紅村小學師資力量嚴重匱乏,當看到孩子們渴求知識的眼神,他無比震驚。『不能眼睜睜看著這些孩子帶著遺憾踏入社會,不能讓孩子重演我的悲劇』的念頭在他的腦海裡埋下了種子,於是他向上級請示去學校支教,經上級黨委與地方教育部門協調,特聘他為北紅村小學代課教師,代授英語和體育課。從此不管下雨還是下雪,一身軍裝、高大魁梧的他都會站在三尺講臺上,把所學知識傳授給孩子們。
![]() |
為同學輔導功課認真細致 |
每個孩子都是他心中的牽掛,哪個成績下降了,哪個因為貧困面臨輟學了,他都記掛在心,抽時間到學生家裡去探望,盡所能幫助他們。鄉親們聽說學校開了外語課,來了個『兵老師』,兩個外出讀書的孩子又返回了村小學,他深感自豪的同時也更感到肩上擔子的重量。白天沒有時間備課,他就利用晚上休息時間,第二天照樣參加連隊的訓練執勤等工作,經常熬的兩眼通紅,但他毫無怨言。就這樣,在部隊裡,他是領導眼裡的好兵,戰士眼裡的好戰友。在學校裡,他是老師眼裡的好同事,學生眼裡的『兵老師』。
![]() |
在戰友休息後,宋洪舉還要趕著備課 |
![]() |
『兵老師』宋洪舉 |
如今,他一如既往的保衛著祖國的邊防安全,一如既往的為村裡的孩子無私奉獻著。『宋洪舉』這個優秀軍人的名字在大興安嶺的土地上被傳唱,他與孩子們的心緊密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