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賣畫換錢為父母治病 《琴棋書畫圖》繡出一片孝心
2009-04-26 11:03:59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王俊寶 楊雪楠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6日訊  35歲的張麗芳原籍鐵力市工農鄉,15年前遠赴山東打工,心懷夢想的她很少回過頭看一看生養她的父母。15年過去了,當張麗芳再次回到家中發現,父母已經年邁,體弱多病。為了彌補自己離家多年的疏漏和遺憾,這位經歷過磨難的女人用自己的雙手繡出了一幅精美的《琴棋書畫圖》,她希望用這幅耗時3年的心血之作,為年邁的父母和重病的姐姐換來一些快樂。

  已經繡好的《琴棋書畫圖》

  年輕氣盛離家闖天下

  15年前,鐵力市工農鄉二屯老張家20歲的小女兒張麗芳滿心歡喜地離開了家,雖然父母對她外出打工的事情並不贊成,可她心氣兒高,非要走出小村子闖出一片天地不可。於是,她與同村的5個女孩一同來到山東。

  『剛到山東的時候,我換過好幾份工作。冬天的時候我曾經幫人賣過包子,手常被凍得發麻,只有顧客來買包子的時候,手纔能接觸些許溫度。下班後回到租的房子,屋裡能夠取暖的只有電褥子,那個時候真的很苦。』張麗芳說,因為條件太艱苦,同去的5個女孩都先後回了老家,惟獨她堅持下來,『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生活』。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十字繡開始在城市中流行起來,張麗芳也跟著同屋的姐妹們繡著玩,一拿起針線,往往是張麗芳繡得最快最好。『那時候圖案不像現在這麼多,繡工也不太值錢,我只是把刺繡當作業餘愛好。』

  十字繡將她帶出陰霾

  1998年,張麗芳來到一家紡織廠工作,認識了同樣來自農村的林某。2000年的夏天,他們結婚了,並用兩人多年打工的積蓄開了一家小飯館。可不久,飯館的經營就出現了問題,兩人因此經常爭吵,感情也出現了裂痕。2006年,他們離婚了。由於怕父母擔心,張麗芳一直沒把離婚的事情告訴他們。

  離婚後,因為情緒消沈,張麗芳失業了。為了找個感情寄托,她重拾自己的愛好——十字繡。

  『最開始繡的那幾幅作品,我其實很不滿意,因為繡的時候心裡很亂。於是我決定找一幅大一點的作品,這樣就不會著急繡完,心也會靜下來。』在尋找草圖的時候,一幅3.8米長、1.42米寬的《琴棋書畫圖》打動了張麗芳,看著草圖上幾名古裝仕女撫琴作畫的優雅姿態,張麗芳被吸引了,她立刻掏錢買了下來。

  後來,張麗芳在一家超市找到了一份銷售員的工作,每個月800元的工資除了交房租,只能勉強維持生計。每天下班後,張麗芳都要繡她的《琴棋書畫圖》,而這一繡就是三年。

  直到2009年春節前,這幅精美的十字繡作品已經完成了大半。

  張麗芳在繡十字繡

  六旬父母沒錢治病

  2009年春節,由於十分想念家人,張麗芳離婚後第一次回到了老家。

  剛踏進家中,張麗芳驚呆了。3年來,不僅家裡條件沒有好轉,生活反而更加艱難了。她詳細詢問後纔知道,自己的姐姐被查出了腎病。為給姐姐治病,年逾六旬的父母除了每年打理五畝河灘地,每天還要早起做豆腐。母親一年前因為磨豆腐扭傷了腳,一直都捨不得花錢醫治。父親滿口的牙早已掉光,牙床不明原因地腫脹,加上陳年舊病,乾活兒時總要歇一會兒乾一會兒。

  那段日子,張麗芳每天都在自責和心痛中度過,『我已經35歲了,還不能讓父母享福,從心裡覺得對不住他們』。雖然幫不上什麼忙,但張麗芳堅持每天3點起床,和父母一起做豆腐。她說,哪怕只是看著他們,也覺得心裡舒服些。

  『我要賣掉十字繡』

  帶著愧疚的心情,張麗芳又拿起了《琴棋書畫圖》,但這次她的心情不一樣了。『我希望賣掉這幅圖,換來的錢給家人治病,以彌補我離家多年來對他們的疏忽。』張麗芳說。

  張麗芳夜以繼日地繡,剩下的一部分她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看著日漸消瘦的女兒,母親心疼地說:『這孩子是不是瘋了。』家人不知道,這時的張麗芳心中有一個強烈的想法,那就是把《琴棋書畫圖》賣給欣賞它的人,換來的錢盡自己的孝心。『我想給我爸鑲一口牙,給我媽看看腿,別讓她落下什麼毛病,再帶他們吃點好的。我手裡唯一值錢的東西只有這幅圖,除了賣掉它,我沒有別的方法。』張麗芳說。

  采訪即將結束的時候,張麗芳對記者說:『我希望買這幅圖的人能夠愛惜它、欣賞它。錢多少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我要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