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七臺河市『百千萬』行動紮實推進學習實踐活動
2009-04-30 10:35:33 來源:東北網-七臺河日報  作者:曹國斌 徐瑞函 呂天生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30日訊 為推進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紮實開展,七臺河市在學習調研階段,結合市情,組織廣大黨員乾部廣泛開展了以『百名領導進企業、扶持企業保增長』,『千名乾部下農村、推進城鄉一體化』,『萬名黨員結對子、幫助群眾辦實事』為主要內容的『深入基層、破解難題』活動。市級黨員領導乾部帶頭進企業、下礦山,走村屯、訪農戶,詳細了解企業生產經營、備耕生產、鄉村綠化、貧困群眾生產生活等方面情況,幫助理清發展思路、解決實際困難,全面掀起了『深入基層、破解難題』活動的高潮。

  百名領導進企業扶持企業保增長

  企業是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是牽動經濟騰飛的發動機。為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資源型城市經濟發展的衝擊,確保地方經濟穩步、持續、快速發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牽頭,組織經委、發改委、商務局等涉企單位100多名縣處級領導乾部,深入非公企業,采取召開座談會、現場辦公逐一會診等方式,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土地、煤源、銷售等制約發展的棘手問題。在乾豐能源公司調研時,市領導得知該公司98萬噸焦化及10萬噸甲醇在建項目,資金嚴重缺口,項目建設進展困難,立即現場辦公,協調金融部門,僅用7天時間就為企業協調落實貸款7000萬元。

  在市級領導乾部的帶動下,各部門各單位積極深入企業調研,形成了解難題、辦實事、保增長的良好態勢。市非公經濟發展局開展了以扶持小企業成長為重點的『扶小工程』,在全市選擇了100戶規模下企業,在政策扶持、資金支持、優化服務上全方位加大力度。目前已為100戶小企業收錄各類行業法規、經營策略、營銷信息等5萬多條,會同金融部門,為小企業解決貸款500多萬元,有效緩解了小企業融資難題。預計到年末,將有10戶小企業進入規模上企業行列。通過領導乾部深入企業出謀劃策、真心服務,使全市各企業進一步堅定了在危機困境中突破重圍,在重新洗牌中掌控主動權的信心。預計年內,該市將完成20多個煤焦、煤電和煤化工項目,投資總額達85億元,可形成產值76.5億元,拉動經濟增長10個百分點。

  千名乾部下農村推進城鄉一體化

  『三農』問題一直是各級黨委政府最為關心、群眾最為關注的焦點問題。七臺河市委把提高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作為破題的關鍵,向全市人民鄭重承諾,要在全省率先實現城鄉一體化。市委以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為契機,動員全市涉農部門和區縣的1000多名乾部深入村屯,圍繞推進城鄉一體化、搞好備耕生產,進農家、查民情,實實在在地為農民解決實際困難。市農委把全市農業技術專家的姓名、聯系方式分門別類制作成卡片發到農民手中,讓農民在遇到生產難題時可以第一時間找到明白人,農民高興地稱之為『惠農卡』。市畜牧局組織全市畜牧防疫人員深入養殖大戶家中,主動提供防疫服務。市城市信用社發動黨員乾部上門服務,坐在農家火炕上為農民辦理備耕貸款。目前,這個市的農貸部門已為農民下擺貸款1.75億元,涉農部門落實推廣新項目29個,為農民解決技術難題300多個,讓農民切實感受到了學習實踐活動帶來的新變化。

  為切實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這個市先後多次派團前往先進地區求取『真經』,並積極借鑒山東萊蕪、河南焦作等地經驗,下大力氣改造城中村。今年投資11.8億元,實施城市棚戶區改造項目,建成居民住宅樓70萬平方米;投資3.3億元,改造泥草房4500戶、33.75萬平方米;力爭5月底前完成戶籍制度改革,實現城鄉一個戶口簿;年底前實現村村通硬化路、村村建成標准化衛生所、村村吃上自來水,建設鄉鎮寄宿制學校,解決農民行路難、就醫難、吃水難、入學難的問題。

  萬名黨員結對子幫助群眾辦實事

  切實解決好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是確保學習實踐活動取得實效的關鍵所在。這個市組織和動員廣大黨員,深入社區、廠礦、村屯,主動同困難職工、群眾結成幫扶對子,出主意、找項目,幫貸款、謀就業。目前,全市已有6000餘名黨員乾部與困難群眾和下崗職工結成了幫扶對子。

  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先後召開6次專場招聘會,協調160多家用工單位,提供就業崗位2866個,與下崗職工現場簽訂勞動合同1356份。市民政局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全部納入低保,城市低保最高補助標准在原來基礎上每月增加40元,農民低保年增加60元。市衛生局組織開展了百名黨員醫生到鄉鎮衛生院坐診服務、百名黨員醫生下鄉義診的『雙百』活動,他們主動與80多名因病致貧的困難群眾結成幫扶對子,定期上門為他們提供醫療服務。

  為避免幫扶流於形式,各基層單位結合實際建立了結對幫扶工作臺帳,跟蹤記錄幫扶工作開展情況,並將幫扶情況作為黨員乾部年度民主評議的重要內容,使活動真正落到了實處。活動開展以來,共為困難群眾解決小額貸款230萬元,無償提供資金、物資70餘萬元,初步解決就醫、就學、就業等群眾生產生活中難題1200多個。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