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5日訊(王良武 記者高長利)東寧縣在學習實踐活動中,堅持以加快發展促就業,靠優勢產業增崗位、多渠道增加就業,克服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開創了就業再就業工作新格局。
借助項目建設安置就業
鑒於外地到東寧投資企業不斷增多的實際,東寧縣鼓勵客商大上項目、上大項目,通過提供便利條件等方式,加大與企業的融合,將本縣下崗企業工人、農村富餘勞動力安置轉移到招商引資項目上。年初以來,采取現場辦公等形式加大工業園區續建項目推進力度,從而不斷擴大就業渠道,有效拓寬就業空間。截至目前,已錄用工人200人。同時,互貿區鞋城項目已有5家鞋廠簽約,可吸納500人就業;中俄一條街近日將投入運營,可吸納150人就業。
發展特色產業帶動就業
東寧縣緊扣黑木耳產業發展這一重點,以『農村人均收入超萬元』為目標,攜手打造全國最大的黑木耳產業集群。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該縣提出『建設集生產加工、市場銷售、電子商務、物流、檢測、生態觀光園、配套服務於一體的黑木耳產業集群』的構想,目前,該項目已與雨潤集團簽署了建設協議,項目投資16億元,預計11月竣工。今年,預計黑木耳生產規模將達到7億袋,僅此一項可吸納農民就業3萬餘人;綏陽黑木耳批發大市場交易量達1.7億斤,實現交易額33億元,拉動就業5000餘人。
落實優惠政策促進就業
東寧縣通過跟蹤問效、嚴格督查等方式,確保國家各項優惠政策落到實處。截至目前,共支付崗位補貼167萬元,補辦社會保險補貼758人(次)。在發放再就業小額擔保貸款時,就業局、信用聯社等合署辦公,減化貸款程序,發放148萬元,使74名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對就業再就業實施重點扶持,出臺企業吸納下崗職工給予30%以上的減免稅政策,鼓勵企業吸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搶抓國家實施『走出去』和龍江對俄經貿戰略昇級契機,輸出城鎮勞務人員1187名,農村勞務1057人。
加強技能培訓扶持就業
東寧縣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不斷提昇下崗職工和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技能。縣就業部門注重發揮就業再就業培訓基地功能,采取多種形式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聯系用人單位和求職者,開展『訂單式』、『預約式』等實用型培訓,努力提高培訓後就業率。截至目前,全縣共組織培訓1350人(次),培訓合格率達到98%。
搭建平臺牽引就業
就業局、工會、婦聯等多家單位聯合,組織開展了『春風行動』、『再就業援助周』和『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等活動,搭建就業平臺,為下崗職工、高校畢業生及農村勞動者提供免費政策諮詢、職業介紹、職業指導等多項服務。截至目前,免費發放『春風卡』等政策宣傳資料3000份,采集用工信息1210條,組織招聘會3次,提供就業崗位670個,為355名農村勞動者提供了職業介紹,與75名城鎮新失業人員簽訂了就業協議,使163名援助對象實現就業,32名高校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