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5月6日訊 哈爾濱自大力推進被譽為『藍天工程』的集中供熱工程建設以來,淘汰了一批污染嚴重的小鍋爐,冬季的城市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煙囪雖拔掉了,但仍有200餘個廢棄鍋爐房『廢而不棄』,賴在小區裡成了擾民的『釘子房』。
廢棄鍋爐房給居民添堵
接到讀者投訴後,記者5日來到經緯七道街17號院。三分之一的居民院被一間牆上寫著『拆』字的平房佔據著,門口還掛著『安國供暖公司供暖站』的牌子。居民王崇告訴記者,這間平房是廢棄鍋爐房,有關部門來看過多次,還在牆上寫了『拆』字,可是遲遲不見動工。現在一些本院的和外院的居民把自行車停在這裡,整個居民院都顯得亂糟糟的。每到天黑的時候,牆角旮旯還成了『方便』場所。天一熱蚊蠅滋生,讓居民苦不堪言。
產權難移交該拆拆不了
記者隨後來到管理此院的經緯七社區。社區主任楊淑英說:『社區內共有四間廢棄鍋爐房,現在居民的活動場所很少,如果能將這些鍋爐房改成老年活動中心就好了。』
楊淑英說,她曾多次找到供暖站,希望能將這些鍋爐房轉交給社區,由社區開辦一些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活動場所。可供暖站的負責人表示,鍋爐房裡還有二次加壓的設備,而且產權歸哈市物業供熱集團,他們沒權力將鍋爐房移交給別人。楊淑英說:『整個鍋爐房有幾百平方米,二次加壓的設備只佔一小塊,企業不肯交出鍋爐房纔會拿二次加壓設備來說事兒。』
廢棄鍋爐房還有二百多
記者從哈市綜合整治辦公室了解到,自集中供熱項目建設以來,哈爾濱已有上百萬戶居民受益,集中供熱普及率已達61%以上,隨之拔掉大煙囪800餘個,有400餘個小鍋爐房不再承擔供暖任務。
據哈市整治辦綜合部部長趙剛介紹,2008年他們對道裡、道外、南崗、香坊和平房5個區庭院內的閑置、廢棄鍋爐房、煙囪及附屬構築物進行了調查統計,共有鍋爐房200餘個、煙囪112座、儲煤場等43處附屬構築物還留在居民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