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就業
搜 索
黑龍江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創業(上)
2009-05-06 14:26:5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蔣國華 高明 趙宇清 蘇強 蔣國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6日訊今年黑龍江省高校畢業生總數為18.95萬人。受國際金融危機等因素影響,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目前已經簽訂就業協議的畢業生佔畢業生總數的35.25%,比去年同期低10個百分點。為此省政府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意見》,從十個方面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就業。

  要求各地各部門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與加強城鄉基層建設相結合,與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相結合,與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相結合,與加強公務員隊伍和企事業單位乾部隊伍建設相結合,與轉變政府職能和工作方式相結合,積極拓展就業渠道,創新政策措施,千方百計做好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為此,本報記者走進高校、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深入采訪了解各相關單位貫徹落實《就業工作意見》的情況,請專業人士為大學生就業支高招、出良策。

  抓住好政策 眼睛向『下』看

  『農墾總局在實施「農場百名研究生」和「管理區千名大學生」人纔引進工程的同時,提出了「萬名畢業生進墾區」的跨越式人纔發展規劃。力爭3~5年內,引進一萬名高校畢業生進墾區。』在農墾系統做了近30年人事工作的農墾人纔中心主任唐志斌說起大學生就業問題,依然很興奮,『我們將在畢業生引進、培養、使用、管理及服務方面出臺相關的配套政策,為高校畢業生到墾區就業、創業和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保障。』唐志斌認為,大學生擇業不能只盯著大城市。

  唐志斌說,黑龍江墾區的開發史,是一部波瀾壯闊的人纔開發史,先後有復轉官兵、支邊青年、城市知識青年和大中專院校畢業生近百萬人投身北大荒的開發建設。『人纔是墾區可持續發展和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戰略資本。』墾區下轄9個分局,113個農牧場,546家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近萬家非國有企業,750多家教育、科技、文化和衛生等社會事業單位,分布在全省12個市74個縣(市、區)。1992年開始,墾區每年引進大中專畢業生1000人,1999年達到1500人,2005年是2000人,2006年到2008年連續三年超過2500人。人纔需求也從傳統的種植、養殖業,向食品加工、醫藥、經貿、管理和營銷領域擴展,尤其急需既懂專業又懂管理的復合型人纔。『來墾區工作的90%是我省高校畢業生。今年新招聘的大學生將不少於3000人。』

  大城市生活條件優越,可是競爭也激烈,不容易『顯山露水』。唐志斌認為,就業要真正面向基層,到農村、到企業去實地看一看,多了解些生產一線的真實情況。『就業是國家的事,家裡的事,更是大學生自己的事。』『大學生首先要把心放「實」,落到實處研究就業問題,別總漂起來。』就業、生存是第一位的,面向基層、邊遠、欠發達地區等條件相對艱苦的地方更實際。基層大學生少,機會多,競爭也少,人纔的作用易於顯現。唐志斌說,從基層做起符合人纔成長的規律,有了一線的經歷和經驗,在工作中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會更強。『走下去纔能走上來。』

  唐志斌提醒廣大畢業生:要抓住國家和省裡出臺扶持大學生就業的利好政策,眼睛多向『下』看,向『前』看。看清城鄉一體化的發展大勢,墾區空間廣闊,新農村建設大有可為。

  『我們誠摯歡迎高校畢業生到墾區工作。』唐志斌說,『我們願意為大學生在生活上當後勤,工作上當向導,婚姻上當紅娘,扶上馬送一程。』


  讓走向基層的學生   既得榮譽又得實惠

  『讓大學生走向基層關鍵在引導和鼓勵,要讓他們看到身邊的同學在基層的成長過程。要讓他們既得榮譽,又得實惠。』哈爾濱理工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楊春介紹說,從2005年開始,哈理工連年組織開展『評選「心系祖國需要,志願服務基層」優秀畢業生』活動,目前,已有268名品學兼優的學生獲得榮譽稱號。學校共獎勵他們58.2萬元,減免校內貸款29萬餘元,兩項合計共87.2萬元。

  曾滿軍是哈理工自動控制專業1997屆畢業生,他放棄大城市的優越生活,參軍入伍,自願來到最艱苦的基層部隊工作。10多年紮根山溝,從普通大學生成長為技術精湛的新型高素質基層指揮員,被解放軍某部授予『模范大學生乾部』,並獲得『中國十大傑出青年』榮譽稱號;2006屆畢業生張文斌放棄了北京華油公司年薪5萬元的工作機會,志願改簽到新疆獨山子石化公司;張振遠參加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到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初中任教……說起大學生服務基層的事例,楊春如數家珍,『4年來,哈理工主動選擇到基層單位工作的畢業生已經有1000多名啦。』

  為了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哈理工規定:參加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志願服務黑龍江省貧困縣計劃和『村村大學生』行動計劃的畢業生,服務期滿報考研究生在錄取時給予照顧;被評為『志願服務基層』優秀畢業生的,可直接申報為省級優秀畢業生;省委選調生推薦人選,全部從『志願服務基層』優秀畢業生中產生。不僅如此,哈理工還注重發揮到基層就業典型的示范作用,用身邊人『現身說法』。他們通過召開事跡報告會、網上宣傳等多種方式,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要讓到基層工作的學生始終感受到學校和社會的關愛。』這是哈理工引導和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建功立業的又一『法寶』。楊春認為,『畢業生不能一送了之,還要多關注他們的生活和成長,尤其是到基層、邊遠地區工作的學生。』學校經常通過電話、信件和電子郵件等方式與在基層工作的畢業生交流,感受他們的成長,分享他們的收獲。2007年,哈理工在走訪用人單位過程中,還專程派出老師前往新疆、甘肅和雲南等地對『志願服務基層』優秀畢業生進行探訪。

  『省裡出臺政策措施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就業創業的力度是前所未有,這讓高校引導學生到基層就業更有信心和「抓手」了。希望相關部門能細化各項政策措施,將其進一步落到實處,使每一名大學生都能感受到基層的發展前景。』楊春如是說。

  政策鏈接: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就業。擴大『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村村大學生計劃』等項目規模。


  大學生偶像人物李晉吉   創業還需棋先一招

  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李晉吉可以算是大學生中的一個偶像人物。身為80後的他是一位成功的CEO,他憑著工作一年積攢的幾萬塊錢,創立了無限新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國內第一時間躋身於3G領域,成功締造了中國最大的手機社區——3G泡泡。創業4年後,他的公司市值已超過5億人民幣,無線業務也已拓展至海外。而他的經歷、他的觀點、他的經驗無疑都是在創業路上躍躍欲試的大學生們最渴望汲取的『營養』。

  2009年這個年份對於大學生來說很不平凡,一方面金融危機令就業形勢變得更加嚴峻,另一方面國家和地方鼓勵大學生創業的各種政策又給人以動力和希望。李晉吉認為,大學生應該珍視這樣的良機,用他的話說就是:『青春沒有失敗,機會稍縱即逝。』

  作為一個過來人,李晉吉建議大學生用所學知識武裝自己,突出專業技能的優勢,盡量選擇知識型創業項目。這類項目投入低,對企業資源配置要求不高,適合小規模經營,可發揮的空間也比較大。項目如同創意,創意極易被復制,但同樣的創意每個人最終實現的效果卻又千差萬別,這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對於高科技公司,競爭力就在於其技術領先性。科技公司不同於傳統行業,技術更新要與市場高度一致甚至領先超前,必須保持敏銳的市場嗅覺,永遠做到棋先一招。目前市場競爭激烈,為了保證有競爭力的技術壁壘,還要注意避免核心技術的外泄。

  企業永遠需要一支精乾的團隊。李晉吉認為:『創業中永遠要把團隊建設放在一等一的地位。如何用人以及如何因材施教都是一門管理的學問。因為事在人為,所以人是成敗的關鍵。客觀的說,創業初期很難招募到高級企業管理人纔,這時候更需要的是志同道合可以齊心協力打拼的伙伴。首先,要選擇與你有高度一致的目標和追求的伙伴,有了一致的價值觀,纔能團結起來克服重重困難。其次,要選擇有企業榮譽感和歸屬感的人組建團隊,這樣的員工更加穩定忠誠。我個人初期選擇伙伴的標准就是第一看人品,其次是能力。選擇自尊自信聰明肯乾的人,即使目前來說能力缺失,但可以長期培養並重用。我們公司的很多骨乾都是從我創業初期跟我一起打拼出來的,他們是我們團隊的核心。』

  創業企業還必須要有明確的管理制度,包括人事、行政、財務以及績效管理等方面。『要認真對待每一個管理環節,即使是小本經營,也要嚴謹對待。好的管理體系是企業的韁繩,能控制好企業的走向,制約內部的平衡,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這是李晉吉在實踐中得出的管理真經。

  創業者的成功都是類似的,創業中遇到的困難卻各不相同。李晉吉認為,遇到困難首先就是要保持冷靜。人在衝動跟盲目的情況下往往會做出錯誤的決定。其次是堅持,可能你的自信受挫,身心疲憊,但還是要堅持。沒有事情會一蹴而就,很多人在創業過程中敗下陣來,都是因為自己放棄了。堅持下去,告訴自己未來永遠更美好,既然選擇了這條艱難的路,就永遠不要放棄。

  政策鏈接: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降低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門檻,放寬市場准入條件,創辦企業首次出資額允許為零。


  大學生與中小企業:需要有效對接

  『大學生就業難,從市場的角度來說,就是一個供需不對稱的問題。人纔與崗位,供大於需。並且,在各類招聘會上,中小企業與求職大學生之間,有時很難實現有效的對接。某些中小企業的需,大學生很難滿足;而某些大學生的求,在中小企業那裡也很難得到。』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趙繼會認為,這就是大學生就業難的癥結所在。

  據趙繼會介紹,我省非公有制經濟單位共有180萬個,新增就業人數的70%都是被這些單位吸收的。每年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高校都會組織大量的人纔供需見面會、對接會和雙選會,雖然求職的大學生很多,企業還是覺得請人很難,原因就是企業與大學生之間很難實現有效對接。趙繼會認為,企業大致需要兩類人:一類是高端管理人纔,另一類是有實踐經驗的技能型人纔。前一類中剛出校門的大學生往往很難吸引企業,而後一類中職業院校畢業的學生往往更佔優勢。普通高校畢業的大學生都是以白領的目標來培養,並不具備藍領的技能,卻要作為藍領去應聘,大學生自己也會難以適應。其實,企業與大學生對接的背後,應是企業與學校的對接,學校也應針對用人單位的想法,按需培養人纔。此外,許多基層中小企業嚴重缺人,但是卻沒人願意去,無奈之下,這些基層中小企業只得自己出錢培訓當地人。

  今年政府針對中小企業出臺了各種就業、創業方面的鼓勵政策後,我省非公有制企業的數量有了明顯增長:今年一季度,新辦個體工商戶38343個,同比增長93.7%;新辦私企3605戶,同比增長25.1%;個體工商戶新增注冊資本147250萬,同比增長2.4倍。趙繼會認為:『創業是就業之本,從全國的情況來看,平均有1個人創業,就可以帶動6個人就業。而非公有制企業數量的增加也極大地增加了用工崗位。但是,從目前來看,創業的成功率並不高,只有6%至7%。所以現在,我們建設了許多創業基地,這類基地也被生動地稱之為「小企業幼兒園」,想要創業的人可以先在基地中學習、嘗試,然後出去打拼。目前,全省省級創業基地已有33家,預計3年內會增加到50家,我們希望到這些基地能讓更多的人享受到免費的創業服務。』

  政策鏈接:鼓勵高校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企業招用非本地戶籍的高校畢業生,取消用人審批和落戶限制,戶口可落到當地人纔交流中心。


  就業服務和援助要有針對性

  『工作是什麼』 ?『工作是實現人生理想和價值的載體。』 『到底找工作是為了啥』?『就業就是通過找到一個與自身狀況相適應的社會工作。首先是獨立,有一定的經濟來源,然後纔是發展……』面對記者,黑龍江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人力資源專家陳輝自問自答的開場白讓人耳目一新。

  轉變觀念,對就業形勢理性分析和判斷很重要。陳輝認為,大學生就業問題前兩年在就業市場就有所感覺,是世界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其凸顯出來。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各企事業單位越來越注重效率,招聘新員工的門檻越來越高。就業率總的是呈現下降趨勢。

  陳輝說,隨著大學教育由過去的精英教育日益成為大眾化教育,現在的畢業生要清醒地認識到:傳統的就業目標如大城市、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崗位,相對於數量眾多的畢業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城市社區和農村鄉鎮是當前大學生就業的重要渠道。基層和生產一線人纔相對短缺,能為大學生提供更大的發揮空間;基層工作的具體性、事務性和操作性強,為大學生發揮作用提供了比較具體的路徑。

  『無論是家庭條件好或是不好的大學生,先就業都是首先要考慮的。』針對家裡『不差錢』,找不到好的工作就先等等的現象,陳輝認為不可取:長期沒有具體、穩定的工作,而在社會游蕩、在家裡「啃老」,對於大學生對社會的認知和個人發展的認識都有很大的負面影響。而家庭經濟狀況不好的學生就更應該增強責任感,盡早就業,減少家庭對自己長年的支出。

  『開展就業教育和就業援助要有針對性。』陳輝說,引導大學生到基層就業不能泛泛地宣傳到基層如何重要、如何必要,要告訴大學生到基層如何就業纔能更好地發展,怎樣努力纔能實現自身價值和個人理想。高校要組織學生到社區和村鎮實地考察。讓學生了解街道辦已經不是過去的『老大媽組織』了,從自己的專業出發,了解我可以在這裡做些什麼,基層對大學生有哪些要求。

  無論單位大小,都有其基本的管理體制和思想行為特征。大學生剛到基層工作要注意適應和融入問題。要擺正心態,處理好人際關系。多虛心觀察,多向老同志請教。陳輝特別提醒到基層就業的大學生,『想大展宏圖是好事,但在基層初期制訂的發展目標要適度,別太高,防止產生不必要的挫折感。一旦得到周圍人的認可,成長進步就會水到渠成。』

  政策鏈接:認真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和就業援助工作。各地要做好高校畢業生調查管理工作,及時為畢業6個月以上、有就業願望、尚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辦理失業登記手續,發放《就業失業登記證》,落實相應就業扶持政策。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於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