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哈工大地震災區學子的難忘一年 收獲感動學會堅強
2009-05-08 19:13:24 來源:東北網  作者:商艷凱 朱丹鈺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8日訊(商艷凱 記者朱丹鈺) 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的日子。對於哈工大312名來自地震災區學子來說,他們這一年過的怎麼樣?生活中還有哪些困難?5月7日,來自四川、甘肅兩省的19名地震災區學生代表講述了他們這一年來刻骨銘心的經歷、感受和收獲。

  地震讓人痛心 關懷讓人溫心

  2008年5月12日下午,甘露像平時一樣做著實驗,耳邊突然傳來一聲『四川地震了!』她的心咯?了一下。經過確任,消息屬實。當災難的電視畫面出現在眼前時,她脆弱的心理防線片刻間被衝垮。幸運的是,輔導員對自己的關心,寢室姐妹給自己帶飯,讓她的心得到稍許平靜。半個月後,她和家人取得聯系,父親幸運地死裡逃生。

  當同學打電話告知『四川地震了』這一消息時,楊仁春簡直不敢相信。由於和家人聯系不上,他內心十分焦急,直到晚上10點,得知家中無人員傷亡,只有母親被砸傷了腳,他這纔放下心來。可他卻始終牽掛著地震後營救工作的進展。『特別難以忘懷的是,當我從電視上看到,一位母親站在廢墟上叫人來救她的孩子,我真想自己能過去救人。』講到這裡,楊仁春哽咽了。

  石振東回憶說,剛地震時,他和所有人一樣,非常失望和悲痛。然而當從王樹國校長手中接過慰問金,看到校長那堅定的眼神,他整個人立刻充滿了力量。『再難的事情都有解決的辦法。』地震後,輔導員說的這句話讓家在綿陽的張小強備受感動。武元浩的家在甘肅隴南,離震中200多公裡。地震發生後,他同樣得到了來自老師和同學的安慰和鼓勵。

  千言萬語化作一個詞:『感謝』

  講述中,地震災區學子們說的最多的一個詞是『感謝』,而且每當提到這個詞時,很多人的眼中都含著淚花。這一年來,他們得到了太多來自方方面面的資助。地震發生後,哈工大籌集資金解決地震災區學生的生活問題,一年來,接受社會各界捐款總計460多萬元。

  家在北川的趙麗君在得到中國煙草公司的兩萬元資助後,一部分留做學費,其餘寄往家中。『在絕望之時,黨和國家向災區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雖然失去了家園和親人,我們卻不再流浪,不再孤獨。感謝母校的關懷,使我渡過了最艱難的時期。』

  潘濤是一名大一新生,2008年夏,在哈工大對災區招生的政策傾斜下,他拿到了錄取通知書。在通過綠色通道入學後,他又得到了學校的各種資助。半年多來,打籃球、看免費電影,他享受著和所有人一樣的大學生活。

  2009年春節,來自汶川的楊光貴領取了學校發放的免費火車票,如願回家和家人團聚。『哈工大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有了學校和老師的支持,沒有什麼災難是不能承受的。』


 

  最大的收獲:『我長大了!』

  唐松的家在離青川咫尺之遙的廣元。談到一年來的收獲時,他說:『災難讓人長大,讓人變得堅強。我感受到了身邊人的關心和幫助。我愛這個學校,所以我選擇繼續在這裡讀研究生。』他還表示,如果能去西部支教的話,他願意為此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家在北川縣城的蔣松源說: 『地震讓我學會了珍惜,學會了感恩。再大的悲痛都將化為前行的力量。』

  同樣是大一新生的白利瓊走在校園裡,總有人問她:『你是從哪裡來的?』她會笑著說:『我來自四川!』這時別人會很詫異地說:『你一點也不像四川人。因為你沒有因家鄉地震而變得抑郁,而總是將快樂掛在臉上。』地震發生後,很多人抱成一團哭,而她非但沒有哭,還去安慰身邊的人。『這一年,我接受了別人對我的愛,今後我將把這種愛傳遞給別人。』

  趙麗君說:『以前我是溫室中的小苗,現在已不怕風吹雨打,因為我已長大,祖國母親,您放心吧。』

  甘露說: 『這一年成長了很多,以前很幼稚,現在有了理想,也找到了和專業有關的工作。我要告訴所有關心我的人:我現在過的很好!』

  潘濤說: 『我學會了勇敢面對困難,以後我會更積極地要求自己。』

  楊仁春說,春節回家看到,裝飾一新的民房正拔地而起,人們又重新過上了正常的生活。『等畢業後,我要回到四川,用自己的雙手為重建家園貢獻自己的力量!』

  武元浩對此回應說:『如果將來想以行動建設自己的家鄉,現在要做的就是在學校裡好好學習。』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劉華

黑龍江省安達市發生4.5級地震 無人員傷亡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