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4月27日,黑龍江省沾河林業局伊南河林場施工作業區發生森林火災。經過11000多名撲火人員的奮力拼搏,火災撲救工作取得重大勝利,軍民共同譜寫了一曲保護國土生態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壯麗凱歌。即日起東北網將陸續刊發撲救沾河草甸森林火災先進典型系列報道。
東北網5月10日訊:撲救森林大火 打通防火隔離帶—黑龍江交通人危難中顯英雄本色
陳曉光 記者邵奇
幾經周折記者終於通過衛星電話與帶隊奮戰在黑龍江伊春沾河撲火現場的G111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指揮劉德海取得聯系。他告訴記者,經過7天的晝夜奮戰,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已經打通了18公裡的防火隔離帶,讓小興安嶺最珍貴的紅松母樹林免受大火的侵害。
據了解,4月29日晚,黑龍江省交通運輸廳接到省政府緊急指令後,指定廳黨組成員、省公路局局長朱金玉同志負責組織撲火隊伍和現場指揮工作。迅速組織搶險突擊隊,連夜趕赴沾河林業局伊南河林場,參加撲火工作。
搶險突擊隊由G111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大齊高速公路擴建指揮部、齊泰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伊綏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黑河市交通局等5家單位、200餘人、40餘臺挖溝機、推土機等大型機械組成。同時,抽調北黑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齊齊哈爾市交通局、五大連池市交通局相關人員及設備組成後勤保障組,為一線撲火工作提供後勤保障。
劉德海介紹說,搶險突擊隊到達火場後,立即投入撲火工作,並按照前線指揮部的要求,兵分幾路迅速打通數條防火隔離帶,阻止了火勢進一步蔓延。劉德海帶領的這支隊伍由來自G111指揮部、大齊指揮部、齊泰指揮部、黑河市交通局管理人員和機械手100人、22臺大型設備組成,4月30日凌晨4點到達沾河林業局接受統一調度。30日午夜12點他們接到指令,立即趕赴距離主火點五公裡處的伊南河林場打通防火隔離帶,保護小興安嶺最珍貴的紅松母樹林。
接到任務後,他們星夜出發。夜晚的山路顯得更加崎嶇,可隊員們情緒高昂,22臺機械裝備以排山倒海之勢在密集的林海裡穿行,迅速趕到了目的地,5月1日清晨就開始打通防火隔離帶。由於伊南河林場所處的位置山林茂密,河流蜿蜒,施工條件異常惡劣,為此突擊隊決定,24小時不間斷作業,僅一天就打通了3公裡。
夜晚的山林更加寒冷,氣溫僅0度,隊員們都穿著單衣,沒有住的地方,只能在車裡輪流打個盹。小興安嶺巍巍群山中,所有的手機都沒有信號,黑龍江省交通運輸廳黨組為搶險突擊隊配了一部衛星電話,纔能保持與外界的聯絡。由於山上根本沒有路,頭兩天物資的供給送不到,突擊隊員們第一天靠面包、火腿腸、礦泉水充飢,第二天僅剩下的一點食物和水,只能大家一人分上一點兒,可誰都毫無怨言,乾勁十足。5月3日,北黑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黑河市交通局送來供給,大家穿上了棉衣,每天吃上了一頓熱飯。突擊隊員們站在設備前集體宣誓:發揚交通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承重、特別能打硬仗的精神,不辱使命,奪取勝利!
突擊隊員田景波告訴記者,這幾天最艱難的就是油料嚴重不足,二十二臺大型設備沒有油怎麼乾活,他們派出一臺設備打通山路,車輛輪流去加油。由於推進的速度每天是3公裡,每天都得找一條新路,隊員們稱這是在找『生命線』。由於沒有手機的聯絡方式,3公裡作業面設備的擺布只能靠原始的呼喊和聯絡員步行往返傳達,這些隊員和機械設備來自不同的指揮部和不同施工隊伍,但這幾天大家心特別齊,工作起來和諧有序。山上草爬子等蟲子特別多,大家的睡眠嚴重不足,體力嚴重透支,可沒有一個人掉隊。
通過突擊隊的不懈努力,已完成100米寬18公裡長的防火帶,確保了紅松母樹林的安全,得到了伊春市森林防火指揮部的高度贊揚。
與此同時,大齊高速公路擴建指揮部先後派出三個工作組赴火場協調指揮,共出動大型挖掘機、運輸車30臺。派往撲火一線的大齊擴建指揮部兩名指揮員彭彬、趙立峰,接到火災撲火前線總指揮部命令後,帶領人員、設備分兩路前往火場邊緣,分別在沾河林業局、友好林業局多個林場修建了100多公裡、寬100多米的隔離帶,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火牆』。
在斯特林場施業區10公裡外以南,伊春市城區方向打防火隔離帶的伊綏高速建設指揮部的工作人員和開赴現場的20臺大型機械也勝利完成任務。伊綏高速建設指揮部在第一時間組織20臺大型機械參與沾河大火撲救實戰,受到伊春市森林防火指揮部的贊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