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4日訊 近日,哈爾濱市召開了『鞏固大冬會成果推進城鄉環境整治』工作大會,並下發了實施方案,提出要深入開展區域環境衛生治理、加大城市環境秩序整治力度、推進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完善長效管理機制,以鞏固大冬會取得的成果,持續推進乾淨城市建設和城鄉環境整治。
為推動乾淨城市建設,本報今起推出『鞏固大冬會成果建設乾淨城市』專欄,就出城口、鐵路沿線、街面秩序、背街背巷等區域環境進行回訪式報道,探索解決這些熱點、難點問題的可行之路。
經過大力整治,大冬會期間哈爾濱市各出城口以乾淨的容貌、整潔的環境,贏得了中外賓客的一致贊許。時隔兩個多月後,出城口的環境怎麼樣了?大冬會期間治理的成果還在不在?近日,記者對哈爾濱市主要出城口環境進行了回訪,發現各出城口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反彈』,路邊溝中的白色污染帶再次現身。這不免讓人擔心,出城口是不是又要回到以前的無序、髒亂狀態?這裡何時能真正成為城市亮麗的窗口?
主要出城口環境『反彈』
記者乘車先後走訪了京哈路、哈阿路、哈同路、哈五路等主要出城口。11日上午,記者在哈五路看到,路兩側的邊溝中有很多白色塑料袋,有的樹帶後邊也能隱約看到垃圾堆、垃圾帶。在市職業技術學校對面,路邊溝中的垃圾已經連成片,附近一廢舊大垃圾箱周圍堆著很大一片垃圾。在哈五路沿線,路邊溝中的垃圾帶還有很多。
隨後,記者又來到京哈路瓦盆窯收費站。在京哈路至學府路路段,路上灰塵非常大,路兩邊成排的低矮商鋪上掛著雜亂的牌匾,路邊停著很多自行車、三輪車、小貨車等,許多務工人員坐在路邊,出城口沿線幾乎成了勞務市場。在進鄉街至哈阿路路段,路邊的樓體比較乾淨整潔,但路上的灰塵非常大,時不時有塑料袋被風吹起。在先鋒路至哈同路金家收費站路段,路兩邊有很多低矮商鋪,灰塵從路邊未覆蓋、綠化的地面上揚起。
缺少『日常保養』是髒亂主因
出城口環境一直是哈爾濱市環境治理的『老大難』,幾乎每年春季環境突擊清理整治這裡都是重點環節。
據了解,大冬會前,針對出城口髒亂現象長期得不到根治的實際情況,哈爾濱市在春季市容環境突擊整治、治理白色污染以及建設乾淨城市相關活動中,均將整治出城口環境列為重點,並組織多次義務勞動,清理出城口垃圾。通往亞布力的哈阿出城口還進行了綜合改造。另外,為保持環境乾淨整潔,相關區還將出城口沿線納入市區清掃保潔范圍,安排專人管護。一系列的突擊治理、日常管護收到了良好效果———大冬會期間,哈爾濱市各出城口環境乾淨整潔,秩序井然,贏得了中外賓客的贊譽。
然而,大冬會剛剛過去兩個多月,各出城口的環境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反彈。記者發現,目前各出城口幾乎沒有保潔人員進行管護,路上的灰塵無人清掃,路邊的垃圾無人清理。日積月累中,大冬會期間取得的整治成果一點點流失。
『去年,曾有很多人一次次地在哈五路沿線拾撿、清理垃圾,道路兩邊的邊溝被清理得很乾淨,而且還經常有人清掃。現在,清掃人員沒了,垃圾又回來了。』哈五路附近一位居民的介紹,進一步證實了記者的所見。
增強『日常保養』留住大冬成果
哈爾濱市近日召開的『鞏固大冬會成果推進城鄉環境整治』工作大會上,出城口環境整治再次被列為重點。
對此,人們不能不質疑:如此循環往復地整治,卻不下力氣保持,出城口豈不只能乾淨一時?據了解,哈爾濱市目前共有10個出城口,每個出城口零公裡以內的環境均歸相關區負責,零公裡以外歸省、市公路部門負責,路邊溝以外歸沿線村鎮負責。記者發現,各區與公路部門的管理界限並不明確,一般在建成區內的路段都有各區的保潔人員清掃,在地廣人稀的地方則無人管護。而且哈爾濱市出城口沿線多為城鄉接合部,村屯多,相應的生活垃圾、建設垃圾較多,一旦管護不到位則很容易形成垃圾堆、垃圾帶。
出城口環境真的就這麼難根治嗎?到底有沒有辦法鞏固、保持整治成果,使出城口在日常管理下就能保持乾淨整潔?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哈爾濱市各出城口都沒有長效的日常管理機制,每年都只是靠突擊整治進行臨時清理。一位城管人員認為,若想長期保持出城口的環境整潔,可行的辦法是將出城口全部納入城市一體化管理。但納入城市一體化管理,又面臨著保潔人員不足、設備不足等一系列問題。歸根結底,是資金投入問題。